足迹
我的姐夫是太子女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五章:太平盛世(第1页)

此时,有宦官来到了解缙的身边,道:陛下摆驾武楼,有请。

  解缙收拾了自己的心情,恢复了平静的神色,彬彬有礼地道:请公公带路。

  随即至武楼。

  只见朱棣已经在这高坐。

  其他几个文渊阁的大学士却已到了,除此之外,还有风口浪尖上的国子监祭酒胡俨,以及各部的尚书、侍郎。

  朱棣看了众人一眼后,便道:姚师傅今日为何没有入朝

  此时,礼部侍郎赵羾站了出来,行礼道:陛下,姚公这今日身子有些不适,是以告假。

  赵羾是个实干的人,曾出任过地方官,剿过匪,出使过安南国,因此颇受朱棣赏识。

  若是以往,听闻姚广孝生了病,朱棣一定要担心,派人去探病,甚至还可能亲自去拜望。

  可这一次,朱棣听到这番话,居然无动于衷,心里只说,这个姚广孝,只要朝中出了争议,他便要生病。

  朱棣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不过细细一想,姚广孝的分寸是拿捏的极好。

  像这种纯粹的争议,他避而不见,可若是真涉及到了国计民生,姚广孝无论身体如何,都会及时地出现在朱棣的身边。

  朱棣便颔首道:赐一些药吧。

  随即,朱棣道:今日百官所议,诸卿以为如何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百官廷议的时候,身居高位之人一般是不会吭声的,只有这样关起门来的小会,却是大家表态的时候。

  杨荣想了想,上前道:陛下,此事争议极大,尤其是读书人之中,也是群情汹汹,臣倒以为……张安世既想避嫌,上书请辞,这并没有什么不妥,是非对错,议之无用,倒不如顺水推舟,准了张安世的请辞,敕他武职,使他能够为陛下分忧效命。

  朱棣颔首,杨荣的话看上去是和稀泥,可朱棣知道,这显然也是张安世的心思,同时也是眼下最无可厚非的做法。

  朱棣旋即道:朕所不能忍的,是群臣为攻讦张安世,分明他在任期间,功勋卓著,尔等嫉贤妒能至此吗

  众臣便都不吭声。

  朱棣则是看向解缙:解卿为百官之首,难道没有话说

  解缙慢悠悠地站出来,道:陛下,臣等绝非嫉贤妒能,只是……臣以为……我大明要长治久安,势必需要各安其位,太祖高皇帝将天下的百姓分为军户、民户、匠户,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每一个人出身不同,就应当守着自己的本职。

  顿了顿,解缙继续道:就如张安世,他为外戚,父亲曾为北平府武官,陛下爱惜他,就该让他安于武职,或命他专司祭祀,或负责陵寝的督造,张安世固然是有才能,可终究他对八股的理解,并不源自于圣人本意,颇有投机取巧之嫌,当然,这已足以震动天下,让人惊叹了。

  解缙这一番话,确实很厉害,他直接将太祖高皇帝给搬了出来。

  这对于一直以维护祖宗之法为己任的朱棣而言,绝对有巨大的说服力。

  解缙又道:臣听闻,君主若是宠幸一个人,就绝不会将他放在不合适的位置,而是让他在适合的位置上发挥自己的才干,这才是对人的保护。陛下深谋远虑,应当能够理解臣的良苦用心。

  朱棣绷着脸,死死地盯着解缙。

  不过朱棣发现,自己好像除了入你娘之外,确实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反驳。

  只见解缙又道:何况,陛下已敕命张安世世镇栖霞渡口,这才是张安世的本职,可张安世心思没有放在这上头,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臣这里……有一份奏疏。

  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