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3章 枪在手,跟我走!(第1页)

枪在手,跟我走!

学者聚会接近尾声时,房门突然被人推开,一名目光深邃,浑身透着书卷气的中年人,在仆人带领下走了进来。

众人转身看去,顿时发出兴奋且惊讶的呼声:

“希拉达切莱比!您怎么来了?”

“切莱比,我们正在拜读您的大作。”

“您写得真是太好了!有些地方我们不是很理解,请您帮我们解读一下吧。”

“您快请坐这儿……”

名为希拉达的学者有些疲惫地应酬着,在地毯上坐下,微笑着和屋里的几人说起了突尼斯人和罗马的关系。

这已是他今天赶的

枪在手,跟我走!

油画的上方还有个带锐角的椭圆框,里面写着:赶走奥斯曼人,从他们那儿夺回的财富,除了土地都归听从号召的勇士所有。

那个锐角的尖端指向画上阿拉义的嘴部,让人一看就明白这是他说出的话。

每个省都有大量的油画流传,而用石板印刷出来的,色彩单调的阿拉义长老就更有上万份之多。

不到10天之后,整个突尼斯就都知道了阿拉义向奥斯曼人“宣战”的事情。

这个办法,约瑟夫是从上次的《最后的晚餐》中得到的灵感。

既然受教育程度高出突尼斯很多的法国人都笃信油画上的东西就是事实,那么突尼斯人应该更加深信不疑。

好在从18世纪开始,整个奥斯曼、北非的宗教界由于受到欧洲影响,已不再排斥画像,这让他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至于阿拉义长老会否认?

不说目前他家周围已经被警情处带人戒严,普通人很难见到他,就算他能把消息传出去,人们是更信一个口信,还是更信如真人站在眼前般的油画,结果不言而喻。

除非阿拉义老爷子能瞬移到突尼斯城,当众宣布“那油画不是真的”,否则这“宣战”就算坐实了。

……

很快,整个突尼斯在宗教领袖的号召下,开始不安分起来。

比塞大南部,安达鲁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