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0章 悍猛的王太子近卫军团(第1页)

悍猛的王太子近卫军团

被大量红衣的瑞士卫队环绕的法军战地指挥所。

约瑟夫默默记下贝尔蒂埃的一系列命令,或许不久的将来,他自己也要进行同样的指挥。

约瑟夫见传令官快步跑开,拿起之前做的战场笔记对照一番,确认了炮兵阵地的位置,举起望远镜看了过去。

望远镜的物镜中,出现了1公里外的小山坡上那两道十来米宽的胸墙。此时,正有5门8磅炮静静地匍匐在那后面,显然炮兵们还没接到命令。

按照约瑟夫所带来的“大炮群战术”,此时近卫军团带来的所有重炮都集中在这个炮兵阵地上了。

眼下,欧洲军队普遍将大炮编入步兵团里使用。炮架在步兵阵地附近。作战时往往数百米才有一门大炮。这样虽然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对敌军造成杀伤,却始终只能作为步兵的辅助火力。

而拿皇的“大炮群战术”就是将所有火炮集中起来,由军团长统一指挥,用最大的火力猛轰一个目标,以求将其快速击溃。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遭到重点轰击的敌军阵地一旦崩溃,就会成为法军撕开其阵线的突破口。效果远比之前慢慢消耗敌军正面要好得多。

过了大约半分钟,约瑟夫终于看到炮兵连连长接到了命令,让身旁的旗手举起了准备射击的小旗。

目标位置早已确定。各门炮的炮长大声催促着士兵。很快便先后完成了射击准备,肃立大炮的侧面等待命令。

炮连连长转头说了些什么,旗手随即打出自由射击的旗语。几门火炮立刻喷吐出熊熊烈焰。炮身猛地向后一顿。火炮阵地瞬间被浓烟笼罩。

过了几秒,那如同滚雷般的炮声,才自远方传入约瑟夫的耳中。

他转动望远镜,就看到对面位于低处的阿尔巴尼亚雇佣兵阵地北侧如同被野牛闯入的麦田,瞬间倒伏了一小片,地上隐约还能看到血迹。

那可是两三公里外的景象,军阵中的“一小片”往往就有二三十人之多。

主要是忙着整队的雇佣兵站得太过密集,而近卫军团炮兵运气也不错,

悍猛的王太子近卫军团

他很清楚,这时候不能舍不得骑兵了。

虽然骑兵那边一样乱糟糟地没有完成整队,但如果只是骚扰战的话,各骑兵大队随意攻击,在1600名骑兵全部耗尽之前,应该能拖住敌人很长一段时间。

之后自己就能利用兵力优势,和法国人打阵地战了。就算不能取胜,后面凯赫勒将军的大军明天就能抵达,届时以数倍的兵力,一定能迅速淹没法军!

就在近卫军团炮兵的又一轮轰击彻底打散了阿尔巴尼亚人左翼的同时,后者的军阵中响起了阵阵号角声,十多名传令官前后疯跑,将骑兵聚拢了起来。

而在阿尔巴尼亚军缺口的后面三百米处,一队后备队开始整队,准备以整齐的队列填补阵线。

就在近卫军团的鼓手们敲起富有节奏的鼓点,“军乐团”们也重新开始演奏,准备发起正面强攻之际,大量挎着弓箭的骑兵从阿尔巴尼亚人的左翼如潮水般涌出。

约瑟夫听到一旁参谋官的提示,忙用望远镜朝那边看去,顿时皱起了眉头。阿尔巴尼亚人的反应怎么如此之快?要知道,骑兵整队可是比步兵还要困难得多,为何他们能立刻发起骑兵攻击?

但他立刻就发现了端倪,对一旁的贝尔蒂埃道:“他们这是来送死吗?”

毫无队形的骑兵和草原上乱跑的野马没什么区别。高速移动之中他们根本无法顾及其他队伍,最后很容易变成东一块西一块,或者狭长的一条线。如果对方的骑兵列队攻击,完全就是收割战功。

“殿下,他们应该是为了拖延时间。”贝尔蒂埃道,“我们的骑兵没有他们多,需要不短的时间才能将他们彻底消灭。而在那之前,他们会分出部分骑兵攻击我们的步兵线列。”

燧发枪时代的步兵线列最强的是正面攻击力,而单薄的阵线会令侧翼非常脆弱。

所以一般来说,双方都会用骑兵掩护自己的步兵侧翼。

约瑟夫点头,静待贝尔蒂埃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