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1页)
算来算去,只有我这个一母同胞的姐姐没有威胁。
不过三日,谢文端就按捺不住,开始着人给我送折子。
大舅舅对此十分不满,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他如今同谢文端情分不比当年,又有谢文哲回宫之事,大舅舅也不敢再让谢文端屡屡翻车。毕竟谢文哲处理不好还能说是流落民间多年,一朝回朝不适应,谢文端就没什么说得出的借口了。
有谢文端放权,我摸清了情况后,很快就不着痕迹地调动了几个人进紧缺位置。
明面上看着,这些人都是太子一党,但实际上都属于宁阳公主府。
他们现在看着其貌不扬,等日后自然会发挥作用。
所谓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朝堂之事同棋盘一样,如今,我也有了执棋的资格。
17
人人都在猜,父皇如今到底在想什么。
但我冷眼看着,父皇似乎并没有异储心思,或者说,他如今想的事情,跟储位毫无关系。
长江水患民乱四起,沿海地区倭寇横行,这些事桩桩件件都比储位急。
更急的是,朝廷没有钱了。
父皇满心欢喜修了摘星台,也只建了一半,便再拿不出钱。
常言道,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一文钱难倒的,可不只英雄,还有这些庙台之上高坐的人。
父皇初时让程谨收了几次账,但户部本就是一笔烂账,查也查不干净,何况每年大笔银子都是花在了宗室上。闲散皇亲都不出钱,还指望着谁出呢?
拿不回钱,父皇大怒,发了好一通火。
最后还是各家党派都送出来几个替罪羊,做做样子收了几笔钱上来,才算敷衍过去。
但这几个人抄家流放收上来的钱,对于紧缺的国库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千言万语一句话,没钱。
父皇发了几次火,直到太子主动提出,要去江南巡盐。
私下里,我让他同父皇说,巡盐御史去了几次,南下各省官员都在哭穷,钱全被这些中饱私囊的贪官扣下,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太子前去,既能体现皇帝收税的决心,又能威慑到这些胆大包天的官员。
「父皇,儿臣南下巡盐,还能同江南富商再收一道钱。
「这些个商贾平日里肚满肠肥,如今国家有难,怎么能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