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唐仙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三回 万法本来平等,三教何不混一(第1页)

原来传闻是真的!

听到老道士罗公远这一番话,连先天真人都露出意外之色:《真龙虎九仙经》贫道看过,虽也藏有一部玄法,但最多称为上乘,可谈不上绝世,与传闻不符,如今看来,居然另暗玄机。

罗公远冷哼一声,道:法不可轻传,尤其泄露天机的玄法,岂能真个遍传天下否则光是孽力反馈,都足以将老道我拖入幽冥,万劫不复!

边上,李易深吸一口气,不再犹豫,心中书签直刺而落,《罗公远传》随之而生。

遇到这么个神仙,若不学之,都对不起这个时代。

不过,若真将功法告知,我恐怕反而无从习得,所谓绝世天赋都是虚的,要学此法,还得自老道士的传记中获得。

一念至此,李易沉心于内,检查新得传记。

这传记对老道士的描述也是寥寥几句,待鉴证事项有两个,第二个便是青城山中梦九仙之声,乃作地仙经。

李易心中抵定,但有这么几位当面,自然要多挖掘些东西,便道:在下在山中久居,对许多事不了解,对几位的事迹知之不多,今日既然皆在,正好与我说说,也好开开眼。

甚好!老道士见他这般上道好学,越看越是顺眼,坐在椅子上大口吃着,还指了指其他座位,别愣着,都坐吧。

他这心里则另有盘算,暗道,只是望气,虽知此子年岁不大,最多三十,但终是雾里看花,得找个机会摸摸骨,明晰根骨,看看如此良才美玉的根骨有何清奇之处。

先天真人倒不客气,寻了个椅子坐下,自斟自饮。

姗姗来迟的杨起见着一屋子的大佬,进也不是,退也不成,站在原地,体悟人情世故。

学宫的颜阙疑终于憋不住了,看着僧人、老道,说着:两位固然是道佛两家的顶尖人物,可佛在西域,道在九天,求佛寻道,或弃祖,或抛家,行出世之法,于天下苍生无益,吾辈既生于世,当不寄托于虚幻,不托避于山林,唯视前路,勇猛精进,磨砺真心,方可前行。

他不卑不亢,亦不畏惧,一番论述后,对李易道:李郎君尚且年轻,听先天真人说,你赤子之心,于世间多有不明者,既如此,更不该托于出世之法,即便能修得神通,但囤于一人之心,不见人间广阔,难窥化境!

说到这,颜阙疑见李易面露沉思之色,话锋一转:我学宫根植于百家余韵,依托神州万里,入则有万卷典藏,出则有万里河山!便想去官场走一遭,体会人情百态、调理山河阴阳,也是可行;亦可行兵家事,杀胡灭国,真有武勇,能封狼居胥也未可知!这些也是修行,还有诸多助力。

李易点头道:万卷典藏、万里河山,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调理阴阳,饮马河山,着实令人向往……

颜阙疑当即精神大振。

他本就因李易参悟了书圣帖、凝聚了华彩文思,认定要将李易引入学宫,结果佛道两家的顶尖人物突然跳出来抢人,又是焦急,又是进一步认定了自己的判断!因此一开口,就拿出了学宫的底牌!

底蕴与人脉。

百家余韵,千多年的积累,以及如今遍布各处的儒家弟子,但凡想要在大唐有一番作为的人,不可能不心动。

李易自是心动的,不说学宫中的诸多典籍、孤本,就说再过几年天下大乱,若能得学宫之力,说不定有办法能延缓。

以他前世的经验来看,如那安禄山之流,或许是大乱的引子,但轰然炸响,河北纷乱百年,绝不是一朝一夕、一人带头便可成,怕是早有了诸多火山在暗地里积蓄,所以能延缓,却难以根治。

至于说利用前身的身份去利用皇帝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