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第1页)
“说了说了,海公来的正是时候,如今新总督没到,主公让我暂理政事,但比起海公您相差甚远。眼下吕宋三件要务,一为学政大宗师,海公任过教谕,当不在话下;二为清丈田亩制定赋税,过去您也做过;至于第三件就要难的多,需要您编一套羁縻之法。”
“这三件事请您来做,主公才无后顾之忧,去思虑来年战胜西夷后究竟东进还是西走。”
程宏远将最后一根针取下,海瑞坐起身活动两腿,皱眉问道:“东进西走?”
赵士桢点头道:“是,东进西走,是南洋衙门接下来的策略,以广东、吕宋为基,修造战船操练军士。说是东西,其实只是容易的说法,其实还有南面,陈帅说南去千里有大岛,所以真正的说法是东进西走南下。”
“西面,是婆罗洲与马六甲;东面是战乱中的日本,南面则是不知真假的巨岛。”
“当前幕僚们都在争论,究竟是该去向何方,婆罗洲与马六甲最容易,但顾忌是难保会与葡夷起冲突,现在主要收入来源就是葡夷,不能和他们为敌。”
“南面即使有巨岛,也需大量百姓与人力,何况瘴气与水土不服,不知物产,损耗颇多;最后是日本,那有银山,陈帅的意思是介入其战争之中,支持几个诸侯混战,不过有违我天朝处世之道,目下还尚在争论。”
第五十三章
三卫
很快,陈沐就见到海瑞的另一面。
年已六旬的老爷子抵达吕宋第三日找赵士桢要了他在吕宋的官服,行动力比赵士桢这年轻人还要厉害,短短数日中带两个小旗的人手走马玳瑁港,一路探查民情过去,他最后的目的地是陈来岛,他将会在那乘船,并带回吕宋岛西北的所有情况。
干劲十足。
起先赵士桢还跟着,待海瑞从班诗兰城启程前往陈来岛,他就自己回来了,带着怀疑人生的迷惘。
“明公,学生……愚不可及?”
他们离开这几天,陈沐连军务都懈怠了,全交给部下亲信去练兵备寇、休整船舰,他忙着陪夫人呢,如夫人。
小颜掌柜带着土豆来了,红薯留在南洋港的陈氏宅伺候正室夫人。
陈沐的本意是把俩人都接来,不过杨青鸾来信说陈宅需要有人照看着,她和小颜掌柜一替半年过来,轮换伺候陈老爷起居。
“买田置地做什么,回头都卖,不,留个几百亩吧。”
赵士桢回来正好赶上陈沐对小掌柜问起家里的变化,大的变化没有,小的变化一大堆。最让他关心的就是杨青鸾在南洋港替他置了两千亩良田。
陈沐觉得田地没用,还易招人弹劾,想要把田都卖出去,话到嘴边却又打算留下几百亩。
“也要给别人留个念想,别显得咱弃国弃家了。”
“不是夫人忙着置地,广城的人都忙着做工,地都要荒了。”
陈沐点点头,这倒在他预料之中,见赵士桢迷迷瞪瞪地入堂,跟梦游似的,对小颜掌柜摆摆手道:“你先歇着,这山上有温泉,晚些时候带你去玩——常吉你找啥呢,海大爷这是打你了?”
“明公,学生,当真愚不可及?”
“坐着坐着,你这是出什么事了,土豆来上茶。”陈沐诧异极了,看着魂不守舍的赵士桢问道:“你不是跟海大爷去班诗兰了,怎么自己回来了?”
赵士桢仿佛此时才刚回过神,摇摇头道:“在下这辈子,从未挨受过如此多的斥责。”
“就因田地少丈七亩,海先生能把整个县的地再重新丈量一遍,随同旗军苦不堪言,结果最后硬多出两千七百多亩。”赵士桢这些日子深受打击,可怜巴巴地望向陈沐道:“途经部落为百姓断事,海先生说我处事不公,一日断下七十多桩让百姓满意的案子,后来干脆在荒郊野地开了热审。”
陈沐奇道:“怎么开?”
“让最初断事的部落散布消息,把临近七八个部落的百姓有事难言者都叫过来,一桩桩一件件把事都断开,唉。”
赵士桢长叹口气,对陈沐道:“明公,恐怕在下确实没有为官一地造福一方的才学,我还是回来看你身边有什么好做的事情吧。”
陈沐从椅子上起身,走了两步看着赵士桢笑道:“人家海刚峰六十岁,虽然没上过太学、没中过进士,可人家大半辈子都在为官,你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