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开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1章(第1页)

  看看陈八智手里一丁点的饭团,再看看偌大的马饭桶,他说:“倭子的兵粮得改。”

  李如柏脸上的鄙夷一览无余,再没人比跟在陈八智身边的齐行长感触更深,他本能地有些畏惧李如柏,执拗地对陈八智小声嘀咕,既有不甘又有羡慕,道:“将军,饭团是最好的兵粮,他们背着米,就已饱七分。”

  陈八智的诧异,让齐行长更着急,他语无伦次地辩解并疑惑道:“明国不是这样吗,农民种出大米是不能吃的,吃了会死,六公四民已经是善政了,剩下的米卖掉换吃的,不打仗一辈子都吃不到米,只有打仗才能吃上饭团啊。”

  “六公四民么,我记住了。”

  陈八智很认真地点头,拍拍齐行长,带亲随离开辽东旗军的阵地,他并没有李如柏那样鄙夷或是优越感。

  在他眼中,不论大明还是日本,人们挨饿受冻都是人祸,他还没忘记自己挣扎在杀狗果腹与抱狗取暖之间摇摆不定的日子,只是日本人少地小,容易管理而战乱四起,那些县官可以直接将赋税定为三税一甚至三税二。

  大明也没好到哪里去,尽管大明是三十税一,即使加上各项摊派单纯纳税也不超过十税一,但官府收税时百姓都卖粮会使粮价最低,卖两石米才能换来一石的税银,再加上佃户与地主五五分,最后农夫落进手里的米粮其实和三税一没有区别。

  大明造成赋税过高不是政治问题,是经济问题。

  “如果我在日本打下土地,以后收粮三十税一,重商税,你觉得百姓……”陈八智说到一半摇摇头,他跟个小孩子说这些做什么,眼看部下吃净了咸鱼腌肉米饭,他下令道:“两个千户,向山吹城进军,让李千户的骑兵溜溜马,城外的百姓跑得差不多了,城主不投降就轰平它!”

  两个千户部旗军也不收拾营地,在千户命令下各个结阵以散步般的步伐向山吹城方向行进,李如柏接到命令招呼骑兵各个上马,在随行朝鲜、女真步兵的掩护下跟在侧翼行进。

  他们的战马可是歇够了,一直以来行军都是骑兵重装战马轻装地牵着走,为的就是保存战马体力在战事中可堪大用,此时骑兵各个打着呼哨以散队行进在田野里。

  就连歇息的倭寇们也都抓着小太刀紧随其后,他们很清楚,攻下这座城砦,就能得到更多的大米。

  各部心态极为轻松,扫荡九州北部的战事已经让这支明军确定,这里的城主大名在他们围城时往往不敢出城迎战,只会躲在城砦里等着火炮破城。

  显然,这次也不会例……前进的旗军方阵正迎上疾驰而来的斥候,斥候对陈八智报道:“山那边有敌人伏兵,城北也有援军,足有数千之众!”

第七章

一骑

  山吹城遇敌,不论对陈八智还是毛利氏而言都在意料之外。

  陈八智是没有想到毛利氏的援军来得这么快,毛利氏则没想到明军的攻势来的这么快。

  “胡贼有备而来,本家极力征兵才赶在山吹城陷落之前驰援,此战务必取胜。”

  山吹城西南,漫山遍野的足轻阵中,从安艺国匆匆率军赶来驰援的是毛利元就三男,同时也是西国久负盛名的智将小早川隆景,作为‘毛利两川’分权之一,他所掌管的一直是毛利氏的外交与政务,只是此时明军来犯令他不得不带兵出征。

  “我等优势在此时已显露无遗,胡贼难料我军动员神速,纸壳仓促应战。”小早川隆景坐在腰挂上,对随军出征的安艺国人众天野、肉户氏武将道:“毛利氏武运长存!”

  所谓‘胡贼’,是因明人有蓄须习惯,跟这个词相对的是‘秃贼’,则是因日人有秃头习惯。

  这种事,友好时候我叫你日出之国天子,你称我日落之地天子,忽然有天亮明刀枪要开片,那你是秃贼我是胡贼,都不过是言语上的互相诋毁。

  在日本这片土地上,除了织田信长谁都拿不出一支能保证全年征战的军队,尤其在于陈八智选择战争的时间,正是春耕之时,此时整个日本所有大名都不会开战,偏偏陈八智带着尼子家怼进山阴。

  就因为这个开战时间,毛利氏内部已经把尼子胜久骂得狗血淋头了。

  更别说没有兵农分离,通常隔壁大名开始集结兵力,消息都传回来,兵马还没集结好,这边也开始集结兵力,两方人马等十天半个月,合兵一处才开打。

  哪儿像陈八智的部下,全是海船管饭的职业武士,召之即来来了就战,这在三岛上不论对谁都有莫大优势,这也是陈八智横行无忌的原因。

  只不过这次小早川景隆带兵出现在山吹城,让他颇感意外。

  景隆自称‘征兵神速’也不算自夸,明军才刚进入石见地方就能把安艺国兵力投送到这,在这一点上足可称之为神速,不过这与征兵关系不大。

  他从一月前就开始在安艺国动员兵力了,他也并未料到明军会出现在石见,实际上几乎与明军发现他的同时他看见明军,才有意识地猜想明军目的所在是为尼子家夺回石见银山。

  景隆征兵的原始目的,是要帮在东边作战的吉川元春准备兵力,以备夏季作战构筑起第二道防线,后来发兵则是为援助出云国的富田月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