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1页)
诰命追赠麻锦荣禄大夫、都督同知,封遗孀一品诰命夫人,赐银二百两,荫一子入锦衣卫百户。
余下十一名将军,各有追授、赐银、荫功,随同兵将则皆有抚恤。
倪尚忠攥着诰命,好似麻氏兄弟真的死去了一样。
这几份诰命,决定了朝廷已经认定探险船队上下皆为国尽忠。
紧跟着,就是来自南洋军府的调令,除苦兀岛三卫各留一千户外,余下诸军调往虾夷地,归由陈八智麾下,分为两支军队,一支入日本支援作战,一支回往吕宋,待议和条约签订之后跟随西夷船舰开赴亚墨利加。
皇帝早就按捺不住调兵遣将去往大海那一边了,与之相比,不论日本、安南还是缅甸,这些已知都无法提起他的兴趣,能解忧者只有那片未曾宣以王化的土地。
不过朝廷重臣们在这一点上刚好与皇帝相反,与开拓亚墨利加、租借塞维利亚相比,他们其实更在乎条约的前半截,两国重新通商、西班牙分期支付六百万两白银、官方商队开赴墨西哥贸易等等。
至于陈沐想要的那些,甚至不惜一战来达成之目的,要不是张居正贴心地在南京礼部增设两名员外,估计这场仗就白打了。
对朝廷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
在陈沐看来,大明朝这三五十年小问题不断,但大问题一丁点儿都没有;可在明朝官员眼中,这二三十年处处都是大问题,没有更大的了,因此陈沐并不是很在意的缅甸战场,对大明朝确实最大最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直接取决于陈沐送入朝廷的书信——事关大明在缅甸、安南战后利益分配,并由此看到日本战场不是一场无意之战的希望。
全天下的人都在等待这份答卷,等待明军在三宣六慰如猛虎出笼,农夫在等、手工业者在等、豪商巨贾在等、地方小吏在等、朝廷重臣也在等,文官在等、武官在等,那些看好或不看好的人都在等,等待这场战役的结果,也等待战争之后对大明的改变。
这种情况下,亚墨利加被命名为水湖峰的山峰下凛冽寒风中瑟瑟发抖艰难筑起营寨的麻氏兄弟,显然并不重要。
他们也并不认为自己重要,只是一次又一次派人来往于冰封船队,靠雪橇犬一次又一次将伤兵、水粮、火炮、弹药,甚至是最后的船板,能运的统统运回至岸边。
大明关于亚墨利加的一切,从万历二年冬,登陆亚墨利加水湖峰下的这七百残兵开始。
第九十三章
遗产
发号施令的人总是怀揣雄心壮志,执行者们想的是另外一回事。
在亚墨利加西北部最边缘,明军登陆之地被麻贵依照明朝的习惯命名为西寒门,这个门与澳门一样是门户的意思。
而他们的栖息地,要在西寒门在向南行走三十里,望着极高的山峰与碎裂神目镜中露出冰封的湖泊被定名为水湖峰,因为他们必须要找个有树的地方才行。
在这里,女真人一跃登上挨冻链的顶端。
南方来的船长已经冻死冻伤好几个,被冻得脑子不太正常的旗军笑呵呵地说在这种鬼地方人死了都用不着棺材。
北疆汉儿在寒风中一步三哆嗦,朝鲜人放下心里那点骄傲都乖乖穿上了厚实袄子,蒙古人从怀里掏出焐热的弦打算去搜寻些野味,女真人已经牵着鹿一脚深一脚浅地踩过膝积雪回来了。
三个月,就是朝廷确定麻贵等人死讯的那三个月,他们在亚墨利加极西之地不断穿越四十余里冰河,将所有辎重驮运回来,包括船上一切能拆掉的物件,在水湖峰下搭建他们的新家。
没有任何人心里带着荣誉。
他们孤军奋战,荣誉并不能抵御饥寒。
“麻某不管你们是少了脚趾还是手指,缺了耳朵还是冻瞎了眼,干活、吃饭、睡觉。”
林间一棵参天巨木被旗军放倒发出巨响,麻贵按剑对旗军喝道:“能盖屋的,去盖屋;能捕猎的,去捕猎;能砍树的,去砍树;什么都干不了,就在营地抬水烧水。”
“要是有那眼瞎了耳聋了手不能提脚不能跑,实在什么都做不来,就去拾石头枯枝,一点一点堆出个清真寺,每个人都必须动起来,坐着不动会被冻死,麻某是你们的总兵官,不让你们死,你们的命,就得一直归我管!”
陈沐在小鲨船屁股装上渔具的灵光一闪成了麻贵等人的救命法宝,他们凿开湖泊冰盖,捕鱼取水。
最早还想修出个营寨,后来骑鹿牵狗的野人女真骑手在没路的冰地上南北走出十里都没见人迹,干脆也不顾那些,除了三座能容纳百人的军寨还具有些许军事用途,余下的旗军则沿着湖泊修出一个个渔夫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