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开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1章(第1页)

  当部落中出现第一个结婚的新人去县衙借一件官袍?这里就是大明。

  他们尽可以拒绝与大明贸易,或许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并不知道古语中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含义,但这句话在北亚只是一句真实的陈述。

  天花在肆虐,将自己归入大明的部落能让后代免疫这一横行亚洲最可怕的疾病;而人与人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总是存在竞争,最先进的人有时只需要低头以俯视的目光平静地看着,改变便已经发生。

  融入的部落将会以旁人难以企及的速度飞速扩张,有马的游牧部落可以奔走在更广阔的土地上、有更好的农具与他山之石种植技术能够为部落带来更多粮食,更好的船与箭头让人们的采集更有效率,更温暖的房屋与更体面的生活也会让人更加安全快乐。

  陈沐能百分百确定,日新月异的改变正在这片大陆上发生着,甚至在他看不见的地方,一个又一个不愿归附、尽力封闭的部落正为自己的消亡于历史长河中埋下伏笔。

  他更关心来自远方的消息,那是很远很远的地方。

  每隔一两个月,从欧洲驶来的商船会带着西班牙、法兰西、英格兰、尼德兰的消息传回,除了英格兰每个地方都陷入战争之中。

  西班牙在与葡萄牙对峙,战火虽一触即发,但双方国力毕竟相差悬殊,费老二除军事威胁外也在以政治手段谋求继承王位兼并邻国,这场蓄势待发的战争也许会在陈沐还没能察觉战争开始便已经结束。

  法兰西的战争仍在继续,东洋大臣的义子依旧在充当最优秀的搅屎棍这一角色,他与杨策、朱晓恩的联合军团成为亨老四最大的助力,维持着这场本该以王军全面获胜为结局的分裂战争打到天荒地老。

  尼德兰在多国介入后形势越发混乱,在抗争中立国的荷兰并不像陈沐印象中海上马车夫那样辉煌,他们的百姓像一望无际的金黄麦田,被西班牙方阵持着锋利镰刀割倒了一片又一片。

  由于朱晓恩的复国军在法兰西被拖入战争,早该在英格兰燃起的战火迟迟未能令陈沐如愿,不过由杨廷相训练的卜商杨高等人已随东洋海商公司进入英格兰。

  而且他分工明确的海商们,快把英格兰折腾爆炸了。

  最让他感兴趣的还是来自大明的消息,令他感慨不已——万历皇帝都骑上自行车了!

第三百九十二章

牧河

  陈沐是在万历八年三月收到北洋军府重臣叶梦熊关于朝廷今年可能不向大东洋继续调派六期与七期旗军的猜测。

  叶梦熊的信写于去年腊月,皇帝调动腾骧二卫抵达宣大一代驻军的同时,那时叶梦熊认为朝廷会在万历八年向北方用兵,并简略向陈沐介绍了北洋工业区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万历骑自行车的消息,也来源于这封信。

  这封信早就该送达,它通过电报自北洋送抵望峡州只用了不到十天,但海面借兵让船舰无法通行。

  在大明帝国东线的通讯网络中,由北京、北洋、南洋,及天津、松江、广州三处开阜港送往亚洲新大陆的书信都需在信件上标注重要、缓急程度。

  由于这封信的重要程度极高,军士不能选择骑鹿穿越黑水靺鞨群岛的冰面——事实上自从内阁定下这一规矩后,三年来还从未有过标注极为急切的书信由朝廷发往新大陆。

  因为一封标注急切的书信意味着沿途卫军要冒生命与信件丢失的危险来尽快传递消息,这年头跨海传递信息并无万全之策,人们只能选择尽量安全的方式,保全信件的同时,也保全军兵的性命。

  所以这封信是跟着内阁确实不向大东洋派遣北洋旗军的确切消息一起来的,叶梦熊的提醒也变得毫无意义,在陈沐看见这一堆书信的同时,叶梦熊已经达成自己率军戍边的宿愿。

  北洋六期与正在训练的七期,被派往宣大提防土默特部,戚继光率军出青山口收复兀良哈三卫。

  再没有让陈沐更加感到唏嘘的事了,尽管帝国这场正在进行的战争与他全无干系,但这场战争对他有着对旁人更加重要的意义。

  一切的历史在朝廷做出向北方开战的决定后都将变得不同。

  这不是向南、向东、向西在大海上搏击的开拓,而是稳定内部所必须的一步。

  收复兀良哈,就能把一切板回正轨,控制住这条渔猎与游牧的融合线,意味着能取得一切。

  不过陈沐认为除了戚继光的北征,在帝国取得一切的道路上,还有一个最大的难题留待他解决——铁路。

  没人告诉他万历皇帝每天穿梭在宫中的主要工具是一匹名叫‘火德星君改了又改’的坐骑,更不知道皇帝的青龙计划已经上马。

  但他有更加宏伟的计划,这些信件送到他手上的时机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