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人之往也~(第1页)
和穆良才聊了一会后,徐川告别了两人,自己独自离开。
别墅公寓中,潘德明坐在穆良才对面,脸上带着笑容,喝了口清茶道:“回国了好啊,徐教授是个真正的天才。”
对面,穆良才也笑道:“是,徐教授是真正的顶级学者,这样的学者,早点回国我们也更放心,呆在那边,意外太多了。”
“如果不是另有安排,我们这边早就接他回国了。”
潘德明笑了笑,道:“不知道他以后能走多远,不过的目前来看,他还是一心向着学问的。”
顿了顿,潘老又叹了口气,接着道:“国内的学术环境,要整顿了一下了,太差了真留不住人才。”
“以前的想法,该改动改动了,我们有一种非常不健康的传统思维,认为知识分子就应该安贫乐道,科研经费应该主要用于买仪器设备,导致给科研人员的劳务费有较大的限制。”
“这种思维对于科学的发展是极其有害的,相比于鼓吹情怀,切实提高科研人员待遇,尤其是研究生待遇,才是真正的可行之路。”
对面,穆良才笑了笑,没说话。
有些东西,不是说他们不知道,而是要改变太难了。
很多时候,不是国家不做,而是做不到,亦或者做到了得付出极大的代价,对比之下不值得。
学制改变,科研改变,这些都需要钱来支撑的。
国家,没钱。这是最大的问题。
别看华国的gdp排世界的事情,是不可能的出现的。
这次国际数学联盟上,他或许可以借助这个点推动一下。
虽然现在才出手已经有些晚了,但肯定还是要做的,作为一个经济排名世界第二的大国,就举办过一届国际数学大会大会,这也太寒碜了。
不过做的话,也是件麻烦事,得联系一下国内国外的一些数学家联合起来推动。
他一个人,哪怕是一名菲奖得主,推动这事也很难。
“算了,先去沟通一下再说,反正不急,要到结束的第二天才会开会表决,还有时间去进行。”
摇着头,徐川跨入交流会会场,去寻找其他的数学家进行交流。
一下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八月二号,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始的第二天,数学交流会正式开启。
每隔四年,国际数学联盟都会邀请一批顶级数学家来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报告。
这不仅是他们的职责,也成了的上台做报告数学家的荣耀。
能在大会上受邀做四十五分钟或者一小时报告的数学家,都是各国的顶级人才。
就像华国,如果有能力在国际数学大会上做一次四十五分钟的报告,都有资格去申请长·江学者了;如果是一小时的报告会,甚至都有资格去申请国家院士。
当然,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除了固定时间开始的一小时报告和四十五分钟报告之外,还有面向一般学者的十分钟报告会。
任何参加这场数学报告会的学者,都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上向国际数学联盟申请十分钟的报告会,以展示自己的能力。
如果运气好,入了某个顶级大牛的眼,说不定能有更大的机缘。
而对于这种可以直观了解到数学界最新研究动向,以及补充自己感兴趣领域知识的机会,来参会的数学家们自然不会轻易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