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章 核辐射(第1页)

核辐射

天色渐暗,白总安排工作人员补灯打光,林长青也开了强光手电。

两个客商小心翼翼的搬出那樽青瓷壶。

林思成跟在老爷子后面,照例瞄了一眼,然后眼皮直跳: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而且看造型和釉色,竟然还是北宋时期?

顾名思议,就是从底部装水的壶,内有机关,构造很是复杂。

存世量倒是稍多一些,至少比康熙时期群芳献瑞碗要多。包括国内出土、流失国外,以及私人收藏,四五十只应该是有的。

但要论价值,献瑞碗在它面前连弟弟算不上。因为这只碗代表唐代至明清时期,耀州窑的最高工艺水平和科技水平。

要是真的,称声“国宝”绰绰有余。

林思成呼了一口气,又仔细看:

主轮廓外广削背衬,内勾篦纹,浮雕效果明显。且花纹线条流畅,布局疏密有致,具有典型的宋代时期耀州窑“刀刀见泥”的塑胎手法。

再看釉色:释层温润,匀净深沉,胎釉紧密结合,釉面光洁润亮,给人一种很强的半透明的玻璃质感。

再看圈足和胎釉的交界处,呈现着独特的“姜黄色”。这是因为耀州瓷土富铁,与橄榄青釉料中和产生反应,属于耀州青瓷独有的特色。

再看气泡,大小不匀,再看支钉,小而规整。再看包浆,肥厚自然……

林思成慢慢的睁圆眼睛:好像……哪里都对?

所以越看,他越感觉这东西是真品。

下意识的,他又想起前世

核辐射

前世,直到2023年左右,省文物部门才从海外购回一樽北宋倒流壶,算是填补了“北宋耀州倒流壶出自陕省,陕省却无倒流壶”的空白。

但现在才是2007年,那这一只是哪来的,最后又去了哪?

其次,规格不够。联想起上一世,又是省政府,又是国字头单位又是央视,就差在美国时代广场租个屏公告全世界的架势,今天这阵势已经不是寒酸,而是诡异。

当然,也可能是时间还没到,各级单位认知不够。但政治觉悟再低,是不是也该来个局领导,再请个同样权威的专家共同鉴定?

其它不论,万一爷爷收黑钱了呢?

第三,价格不对:660万?

既便现在才是2007年,加个零不至于,翻一番没丁点儿的问题。

难道是发扬风格的爱国人士?

下意识的,林思成看了看两位客商:气定神闲,风轻云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