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真谛:无柔不能变化,无刚不能克敌(第1页)
形意拳的精髓,是以意领气,内外兼修。
河北形意自神拳李洛能以下各代传人,无不强调拳打自然,刚柔互济。
在李洛能遗留下来的拳经中,,随时而发,无入而不自得。
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处处是拳。
刘奇兰也说过:“忽然有敌来击,我心中并非有意打他,只是随彼意而应之,他便自然跌出”。
这如何能说是力重劲刚呢!
笔者经过多年实践,对着手即打,打中有破,破即是打有所体会。
在接手和一瞬间,要察知对方的劲路、虚实和意图,找出进攻的方向,确定发力的“端”和“的”。
就应以球为体,以螺旋为用,接手是柔劲,柔中处处暗着刚,因势变化,纵横环研。
只有在得机得势,一发而定输赢之时,才在一瞬间集中向一个方向发出直速刚猛之力。
故云:无柔则不能变化,无刚则不能克敌,式式要柔中含刚,刚柔相济。
总结成歌决:“对方打来身如球,拧走转换莫停留,进入盘蛇吸食走,刚柔互济着意求”。
形意拳练劲儿的步骤是一明、二暗、三化。
即先练刚劲,后练柔劲,最后归于自然。
郭云深说:“明劲者,即吾拳之刚劲也。暗劲者,即吾拳之柔劲也。暗劲练到至善处,是暗劲之终,化劲之始也”。
李存义则更进一步,将拳中内劲儿划分为明刚、暗刚、明柔、暗柔。
并将各种内劲儿的表现形式,分别作了很形象的描述。
所谓力重劲刚,只不过是内劲儿中之明刚而已。
练劲儿要从养气开始,先用三体桩法调整气息,以意领气,循三阴三阳、奇经八脉的通道,上泥丸,下涌泉,息息相通,周流无间。
然后开步练拳,以严格的规矩练明劲。
本小章还未完,请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