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60年代,我能无限模拟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3章 造纸(第1页)

“爹,这件事就先这样吧,如果真的有人想要对我不利,我相信不会只有这一次的。”赵思怡眼里闪过一丝睿智,淡淡的开口道。

赵宏毅点了点头道,“那就这样吧,思怡,这段时间爹会安排人暗中保护你的,不过你自己也要小心点,不要去太偏僻的地方。”

“知道了爹。”赵思怡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

陈小军离开赵府后,心情说不上有多美丽,当然自己答应下来的事情自然也不会反悔。

回到家后,陈小军制度也要立起来。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有了一个固定的规章制度,那这个厂子才能活得长久。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一转眼便过去了三个月。

这三个月,李婉宁的肚子是越来越大,而陈小军的造纸厂也跟李婉宁的肚子一样,一点点的从无到有,现在已经差不多建造完成了。

陈小军把造纸厂一共分成了四个部门,分别是,浸泡部门,蒸煮部门,压榨部门以及烘干部门。

整个造纸厂一共30个人,都是村里的妇女,因为男人都被陈小军忽悠上山砍柴了,村里就剩下了一些妇女。

造纸的过程其实并不难,也就砍伐,浸泡,捣碎,过滤,抄纸,压榨,烘干,整理几个步骤。

整体来说就是砍伐相同的长短的竹子,然后丢进挖好水塘中浸泡100天,软化竹子,接着将浸泡后的竹子放入石灰水中蒸煮一周左右,然后去除木质素、树胶、树脂等杂质。

竹子蒸煮后,放入石臼中捣碎,使其成为泥面状,接着将捣碎的竹浆通过细竹帘过滤,形成纸纤维的悬浮液。

将过滤后的纸浆倒在特制的框架上,通过竹帘滤去水分,形成湿纸。

接着将湿纸堆叠,用重物压榨,排出水分,形成纸张。

然后将压榨后的湿纸放在特制的夹巷中烘干,通常使用热气烘干。

烘干后的纸张进行整理、裁切,根据需要进行包装。

“老板,你看这是不是你说的那种又轻又白的纸张?”这时,一位叫刘春花的工人抱着一刀裁剪好的白纸,喜气洋洋的来到了陈小军的面前。

老板这个称呼是陈小军特意让工人们叫的,主打的就是一个威严,到时候再制作一些西装出来,那现代化的感觉就蹭蹭蹭的来了。

“对,春花婶子,这些就是白纸,以后都按照这个程度来。”陈小军摸了摸白纸的厚度和细腻程度,虽然比后世的白纸要稍稍粗糙了一些,不过比起现在市面上的白纸可要好太多了。

最主要的是成本并不高昂,估计也就大周朝的造纸成本的十分之一差不多。

不过陈小军也不会卖太便宜,定价他准备就按照现在市场上的白纸低一成就好。

至于为什么不卖便宜点,让所有人都能买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