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九十一章 非刘氏不得称汗,非军功不为柱国(第1页)

非刘氏不得称汗,非军功不为柱国

“不过,这好处,也不是那么容易吃的。很多人最后的结局,也确实是被土人干掉。”罗贯中说:“但我当时的情况,要稍微好一些吧。”

“这两个部落,本来是一个。不过,前任县令扶持了一个和酋长有仇的部落长老,另立门户,然后教唆他们互相攻杀。这样一来,两个新部落都有求于县里,就只能搜刮土人,换取县里的支持。”

“另外,县令还低价买进了一批暹罗奴隶,和庄园里干活的土人竞争,鼓励他们互相检举,提拔那些忠于自己的人,防止他们相互勾结,隐匿产出。这样一来,县令的工作就容易了很多。连这几个老吏,他都嘱咐好,留下来给我帮忙,熟悉完环境,再去他的新岗位那边。”

“有他做好的铺垫,我只要萧规曹随,就能坐享其成,过几年,应该就可以升任更好的职务了。可见,朝廷掾吏说的也没错——虽然被踢了出去,但这在各处庄园里,已经算经营得不错的地方了。陈老太爷的面子,还是挺有用的。”

“那您为什么又走了了?”李玄英问。

“哎,我不适合干这个。”罗贯中摆了摆手:“我平生最喜欢三国故事,天天琢磨怎么讲好诸葛丞相、云长将军。到那里之后,我想的,也是能不能借着之前积累的钱财和县衙威势,渐渐转变政策,从征讨搜刮,变为教化。”

“但是,朝廷看起来并不喜欢这个想法。我在庄园内外调查了好几个月,寻访老人,探查他们的生计来源、巫术信仰和彼此之间的关系,最后写了个报告,介绍我准备如何展开教化。我觉得,十年的时间,就已经足够了。但是,朝廷连一年都不想等。”

“那边的土人也非常凶滑,比我当时预计的更难以教化。我本来觉得,最差也就是学诸葛丞相七擒七纵,后来却发现,那里可能比南中,还要野蛮落后多了。我当时的设想,别说官府不领情,土人也一样不领情。让他们不要互相肆意杀戮,都没法成功。”

“折腾了三年之后,我已经筋疲力竭。朝廷的税款拖欠了有大约一半,庄园也没能开拓。考评中,被评为

非刘氏不得称汗,非军功不为柱国

“那,大汗名讳叫伯颜帖木儿,就是富裕和铁的意思了?”罗贯中想了下,说。

“对,不过蒙古语有时候,修饰词和名词是倒着放的,所以他的汉名就叫刘铁富了。”李玄英告诉他。

“这个名字……呃,有汉高祖之风啊!”罗贯中只能强行称赞道。

“我之所以要这么拼命,也是因为这件事。”李玄英继续说道:“我家是罗马最有威望的几个家族之一,但哪怕当年制度不健全、各家势力最强的时候,家族也终归不是独立的诸侯,家主的儿子也不是世子。”

“因为一直以来的情况,也不允许一家就把某片地方的利益全都独吞,否则其他人也会不乐意的。我们这里的外患毕竟太强,得给出足够的证明,让大家看到自己有对应的能力,才能让其他人服气。要不然,同僚、下属,都会觉得你是个只会内斗的希腊人,没法履行保护罗马的职责。”

“而且,家族内部也是这样。当年那一批柱国家族,延续到现在的,都已经有不少人了。家主的官职、权力,并不是理所当然就都传给长子,其他人也总是希望多多少少能分到一些。有国家大义在,他们要求能者居上,也是没法反驳的。哪怕为了整个家族的利益,也不能什么都只让家主一支独吞,否则同样只会让其他人离心离德。”

“再加上,除了柱国之外,罗马内部还有很多元老、大臣、和缙绅冠带人家呢。跻身高层之后,他们想保住家里的权势,乃至更进一步,基本上只有靠战功。但很多人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单独组织一支家丁,就会让自家子弟跟着我们。”

“所以,参军、参战的时候,表现得如何,不仅影响自己的前途,也影响这些追随者。如果看起来庸碌无为,甚至是拖后腿的,那这些人很可能会转投别人,或者至少把更多的资源,投在跟随其他世侯的家族子弟身上。”

“我们这几家,世代担任柱国,号为世侯,除了自己的权力和战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常年和他们并肩作战,在朝廷中层有自己的影响力。如果这部分人不跟着你了,那也会有很大影响。”

“这么多事情叠加起来,就让我们这些人压力很大。我爹娘就天天催我,不是让我练武,就是让我学兵法——总之只要停了一刻,就觉得不安全。我出去玩一玩,都经常不和他们心意……”

“这都可以理解。”罗贯中劝道:“您想想,多少人想有这个富贵,还没这个机会呢。而且说难听点,这至少能把很大一部分真正的纨绔子弟给淘汰掉。对国家来说,其实也是个好事吧。”

“郭康兄弟也是这么说的。”李玄英说着,叹了口气:“哎,结果这家伙,天天劝我努力学习,自己却直接摆烂了——我每次找他,他都在玩那些乱七八糟的器械机关什么的,你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