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8章(第1页)

  算了。

  吃着麦芽糖,一行五个人,在厂区闲逛。

  徐诚分了八个工坊,每间工坊设炉子二十个

  初期资金有限,一间间工坊的开,从小糖坊,扩到完全形态,就算事业有成。

  地方靠近云台山,实际地点,还未进山,属于山脚下。

  四面依山傍水,回城不远,进山也近。

  若是得闲,还能穿山越岭去枫江县玩玩。

  熬糖的炉子多,烟道改造过,还做了数面连同烟道的墙壁与平台。

  这边热,部分糖浆需要融化一些,才能塑形保存,可以在这里完成。

  徐诚还说:“现在很热,我们远远看一眼就够了。等冬天这里就安逸了,坐墙边都暖和。”

  他还特地看了江知与一眼:“你洗头发的话,当天洗,当天就能干。”

  江知与把头发剪短了很多,已经扎了小丸子,因丸子太小,露馅了。

  走过一圈,到午饭时间。

  徐诚带他们去看厨房。

  厨房是最先做好的,这么多人要开火吃饭,厨房不能少,也小不了。

  暂时只请了三个人做大锅饭。

  前几天下雨,他们去山里捡了菌子野菜,今天一块儿下汤,汤鲜味美。

  又有人捉了兔子,中午宰了三只,做了干锅兔。

  用大酱爆炒的兔肉,外皮焦黄,挂满酱汁,先是酥脆的皮和浓香的酱汁,再才是嫩滑鲜香的兔肉。

  一盆兔肉外,又弄了一盆炒三鲜,时令蔬菜三拼。

  全是盆装,两菜一汤,量大管饱。

  宋明晖问徐诚:“你没叫你哥哥来帮忙?”

  徐诚叫了:“帮我收原料去了,这事交给外人我不放心。”

  席间再聊聊厂子的事,原料价位、制糖工人从哪里请、月钱几何。

  江知与接话道:“我们商量过,第一年,原料是采买。我们等不及种植的时间。自己再弄个农庄,我们也没更多的精力去管理,所以收购原料的同时,我们会跟农户签订采购协议,只要他们种了,依着现有的品质来,我们保证每斤加一文钱来收。”

  保持价位不变,农户们没动力种植。

  加多了,他们给不起。

  原料都是千斤起购,一斤加一文,也不少了。

  说来尴尬。

  江知与经营自家的生意,没有想过“节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