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第1页)
扫盲班则更为实用。先是各人姓名,再是常用字,附带数字教学、珠算。
谢星珩还给他们见识了第一样好东西——算数尺。
这是早期的算尺,后来被计算机取代,然后又成为现代的小文创。尺子分内外两层,可以滑拉,调整到相应的数字,可以直接看见答案。
他□□了阿拉伯数字,初时不习惯,久了就知道方便之处。
但尺子的成型,是江知与设计完工的,谢星珩是提供了一个想法。
江知与爱数字,当个游戏,很轻易就制作好了。
班上有文字版算尺,方便他们比对。谢星珩拿来的是文字版。
现有数字简单,举人们扫一眼就知道答案,但更清楚算尺对初学者的作用,都很感兴趣,问这个卖不卖。
当然要卖。
看完训练营,能顺路去逛小集。
展区没什么好说的,一眼就看到底了。
重点是每个展区所代表的产业链。
竹编草编,纺织、成衣,日用品、厨用品、送礼佳品……玩具、首饰、胭脂……等等。
仅是逛小集,他们就用了两天时间来了解。
有人需要,就有市场价值。逛小集是把商品跟顾客需求对接,让买家买得开心,买得放心,也让手艺人能有挣钱的地方,不再两眼摸瞎的埋头苦干。
说起来全是生意,深入了解,又都是民生。
逛小集走完,就下乡看农庄。
农庄的一体化模式,更让他们震撼——原来还能这样种地。
谢星珩早提过,农庄是他夫郎盘起来的。到了地方,再有夸赞,看客的心里也多了几分服气。
不看到实物,都是表面客气罢了。
农庄各厂走一遍,重点是孵化区和兽医培训班。
孵化区单独起了一间房屋,将种蛋放置的时间人为控制,每一窝都是不同阶段。满屋子走一圈,能看见孵化的过程,见证生命的诞生。
这也让人震撼。
黑暗环境下,一星烛火的照耀里,他们甚至能看见蛋壳里有鸡心在跳动。
他们在兽医培训班停留最久,这是全新的职业。给畜牲看病的职业。
最后的压轴场地,是糖厂跟糖果屋。
谢星珩在路上跟他们说:“有些话我说多了,还怕你们腻味。不过我夫郎真是有本事的人,你们看看农庄,多齐整,多省心?他后来怀孕不方便,才在家里歇着。我嘛,没什么经验,也不会做生意,他跟我岳父都支持我,总归有点家底,看我那些想法能不能成事。”
他叭叭叭的说,总而言之,他夫郎又聪明又有才干。
给他铺好了农庄的摊子,他才能这样大刀阔斧的实现抱负。
“去年他生了孩子,看我这头有声有色的,就没跟我抢,转头出去,又跟朋友合伙,把糖厂跟糖铺子开起来了。附近几个村子,都有合作种原料,再又请人熬制糖浆做押运,店里还有卖货,再有别的活动配合,也提供了很多再就业机会。”
朱聿跟许行之配合着,连连点头称是,“江夫郎是真有本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