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3章(第1页)

  “你们熟悉的江致微江举人是他兄弟,他们同出江家,这回利用沼泽来制作皮料,是他出的主意。我负责引荐,过后皮料输送、鞣制教学,都由他来。”

  当地能有营生,就会富一部分人。

  女官们互相对视一眼,还没发展到那一步,就先确认工钱几何,劳力数量。

  她们不能让治下百姓干最危险的活,拿最低的工钱,还大批大量的往沼泽地输送。

  如果工钱高,百姓们就挡不住,再险也要往里冲,在摸索安全通道这一步,她们会更加用心尽力。

  谢星珩有标准,人数会根据皮料数量定。不会少于五十人。

  福利待遇比着江家现有工厂来。过年过节之外,照顾到他们会经常离家,也会给予“出差”费。

  工钱比目前所有工种都高,每月能到一两二钱。

  一两二钱!

  以最低工人数量而言,每个月仅工钱就要花费五十五两。

  三个女官齐齐震惊。

  她们又看林庚,见林庚点头,她们想了想,成事与否另说,先把契据签了。

  皮料生意不成,就作废。

  皮料生意能成,最低都得按照这个标准来。

  谢星珩听笑了。

  他在现代看过很多案例,许多合作商认为眼前就是最好的情况,合同一下定死,签约十年起步,生怕别人反悔。结果前脚签约,后脚市场大变化,他们措手不及“亏本”了。

  女官提出的最低待遇标准,则保证了待遇的上升空间。

  到正式在本地招工时,能就待遇问题,再做一次详谈。

  谢星珩当过“打工人”,两辈子的父亲都是白手起家,更知底层艰辛,不会在这件事上刁难。沟通顺利,当天签定。

  他爽快,反让女官们心里狐疑。契据收了,没盖章,请林庚做中间人,代为保存,然后再抄录一份,回去研究研究。

  读书人心眼子多,又会玩文字游戏,她们要谨慎些。

  等着皮料进津口县期间,谢星珩跟着皮百户,在县里走走看看。

  看看这里的风土人情,也看看群居分区,还有不同区域人的友好度。

  若碰见人搭讪,他也会停下,跟人说话。

  他来做生意的。

  光明正大的做生意。

  要收他们的果子。

  夏季正是收果子的时候,一茬茬的收,一茬茬的熟。

  碍于保存时间和路况,外地高价还买不到的水果,这里贱价都卖不出多少。

  谢星珩说要收果子,沿路的百姓,都两眼放光,更有人当场就送他果子吃,满满一蓝子,都是鲜甜多汁的各类水果。

  “你吃,你尝尝味儿,我家这果树追肥过的,别家都没有这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