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4章(第1页)

  也得先把他们喂饱了,各处才会顺利。

  他起草完,又仔细检查斟酌,删删改改,仔细思量过后,他另起奏本,详细了写经济作物的加工之法。

  其中包括了豆制品生产,以及小鸡孵化。

  大启朝有上千个县城,这些东西教给别人,不会影响到老家的生意。

  江家现在的名声,也不是随便哪个人就能叫板的。

  交出去,利好天下万民。

  诏书送上去审核,他就在写奏本。

  往里新添加了藕粉制作、淀粉制作等比较简单常用的。

  也把农具图样画出来了。一切经济,都得在生存无忧之后进行。皇帝用不用,他就管不着了。

  丰州县能成功得这么快,是因为丰州县是富裕县城,底子好,百姓有消费力。

  江家能一边进账,一边支出,两头持平,才能坚持。换到贫困点的地方,须得喂饱百姓们的肚子,才好跟他们说大道理。

  比方说津口县,果干、果酱、蜂蜜、水果糖,这么些挣钱的东西砸进去,百姓们依然没有脱贫。

  谢星珩有心帮都帮不了太多,他没那么多钱,跟他们照着市场价来公平交易。这东西需要时间来发展。

  换算到其他县城,也是同样的道理。

  可以发展经济作物,但不能叫百姓们被经济作物迷了眼。

  他们要很多年才能脱贫,这个年限,还取决于当地官员和朝廷的良心。

  他们是要吃饭的,耕地一定不能舍弃,要种粮食,要开荒。

  谢星珩笔尖悬在半空许久,过了会儿把“植树造林”写上。

  荒地那么多,县衙里舍财,把树种上吧。

  有树苗的种树苗,没树苗的现在开始播种,也能树枝插杆。

  木头是资源。一个国家的发展,说白了就是搞基建。搞基建哪有不缺木头的。

  这封折子,他毫无私心,没想争权夺利。

  东西给出去,看皇帝愿不愿意做,又会怎样做。

  以经济作物为主,他写了很多可供发展的方向。在植树造林方面,也考虑到了部分人急躁心理,让他们种松树、枫树、橡树等可以收集树液,能做药材也能做香料的树种。

  这得限制区域,因地制宜。别的地方,还是要考虑到基建需求。以合适做房子、做家具、烧碳、做柴火等等的树种为主。

  他在奏折最后,提了一句顾慎行在做的商务版教材。

  一朝经济,不是靠某一些商人动起来。而是百姓也会参与其中。

  个体户也是商户。多个人制造,市面上的货品就会多点数量。

  这头饱和了,可以销往别地。

  以省为界限,从巡抚开始,就要做好规划,不能一股脑的全去做同一个东西。要百花齐放。

  所以他问能否把这些东西给顾慎行做教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