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5章(第1页)

  他们这便把价格降回去,也是十四文一斤。

  这个价格,宋原不买。

  本就是常价,有何诚意?

  每斤降价一文钱,他也嗤笑。

  “天下只有利州府能买粮?”

  降价两文钱,他才考虑。

  在两文钱的基础上,会根据最终成交价,给他抹除零头,他才叫人去搬空了向家商号。

  分明是达成共识,将这件事化解了。

  偏偏宋原不按常理出牌,他第二天,在原来的摊位附近,开了一间大的米粮铺子。

  他卖粮。

  按照常价十四文一斤售卖。

  向家的米行还开着,他们也降价了,有离得近的百姓愿意去向家米行买粮食,可向家没有货。

  其他商号也没货。

  向家能去其他地方买粮补货,可成本上去了,无法跟宋原竞价。

  他们气得要撕破脸,告诉向坤。

  宋原理都不理,还大肆请人走街串巷的卖米,宣传启明米行。

  京城的向坤,收到消息时,已过正月。

第161章

老婆的爱

  正月里,向家子弟憋不住,悄悄去外面玩,又被捉了两个扔到街上。

  向坤顶不住弹劾的压力,年节里被天子训斥数遍,出了内阁,不算辅臣。吏部上下整顿,他的左膀右臂连番被剪除。

  正在这时,老家也传来坏消息。

  他还没来得及去找常如玉,常如玉的弹劾折子就递了上去。

  折子里,写着向家米行故意在年节前垄断利州府的粮食,到了过年,成倍涨价。百姓怨声载道,向家还在除夕那天,又涨了第二次价!

  常如玉问向家这样涨价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不让百姓过个好年。向家急着捞钱的原因是什么。有无向坤的授意。

  沈钦言配合着挤兑:“说不准是向大人急着要银子打点京城衙门呢。”

  其他被他们拉入阵营的官员纷纷落井下石,说向家子弟在京城尚且如此罔顾王法,在利州府猖狂一些实属正常。

  常如玉问:“你们是说,这样涨价是正常的?”

  这个问题,要让向坤来答。

  向坤无言以对。

  从沈钦言连番弹劾他,他就知道有天子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