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第1页)
钉子……
谁说钉子一定要拔掉?也能给人锤嘛。
谢星珩帮他掀开轿帘:“向大人,请吧。为着您在多果县的好日子,委屈你了。”
向坤不看谢星珩,定定盯着沈钦言半晌,沉着脸上了轿子。
望着向家的车马走远,谢星珩心情舒畅。
“师叔,他好像恨上你了。”
沈钦言两手背在身后,像村口老大爷。
“子不教,父之过。他恨我是应该的。”
谢星珩:“……”
被占便宜了。
第162章
无心插柳
向家倒台的事,在京城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尤其是官员家里,对小辈的管教愈发严格,生怕一个不孝子,带累全家,搞垮祖宗基业。
向家的家资,以“赔罪”的名义,归于国有。
朝廷另外委派了皇商去接管利州府的商铺,京中的铺面则暂时关门。
江知与距离皇商仅一步之遥,触手可及的东西,只差一个任命的旨意。
可这旨意,难如登天。
家里能走动的关系,谢星珩都走动了。
江知与能做的努力,也都做了。
谢星珩去沈家缠磨沈钦言,又去找霍叔玉。
沈钦言一言不发。
霍叔玉说:“这件事不是谁都能接受的。”
当今天子,是想要对女官下刀子,恢复朝廷职官秩序的人。怎能容忍这时提拔夫郎做皇商?
除了谢星珩之外,对这件事最热衷的人,是常如玉。
直到六月份,向家的商铺逐一开业,在门口挂牌“皇商”之后,常如玉知道事不可为,还来了江府一趟。
皇商之事不成,他就不好让江知与给他们家做白工,交到江知与手里的两间铺面,他来收回去。
这回上门,也带了谢礼。折算成银子,比这几月的利润丰厚。
江知与没要。
老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
他有目的,常家也给了诚意。事情不成,不怪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