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当年铁甲动帝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章(第1页)

享受着王后与柳嫔你争我抢的殷勤侍奉,

日子本该过得十分舒服。

  至于楚顾打下了西州秦州,

这除了给他的诗词多了几笔哀怨,并不影响这位燕朝皇帝的生活水准。杨平并不真正在意。

  可是他近来日子过得确实堵得慌。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韦碧臣之死。

  韦碧臣是燕朝丞相,

他的死,必然是要上史书的。

  杨平某日忽然想起自己身上还背着把韦碧臣推下高台的黑锅,立刻把史官喊来,

要翻阅史官是如何记载。

  众所周知,

古往今来,史官都是风险极高的一个职位。

  自先帝暴戾无度以来,

燕朝朝政被四大名阀把控久矣,四大名阀有权有势有兵有财,

官员升迁贬谪自然也被他们暗中操控,久而久之,

科举制度名存实亡——因为考上了也等不到做官,不如给四大名阀当属下,或者直接给四大名阀送钱。

  这是对于一般举人出身而言,

而对于科举考出的那些佼佼者,

朝廷是必然要给他们官职做的,即使人数少,积累多了也是一股势力。

  这些人中机灵的,向四大名阀示好,至少也能捞个言官做做,

虽然也没什么油水,但至少能在皇帝面前露脸,只要不抱着耿直上谏的幻想,尤其是能豁出脸面溜须拍马,那前途是大大的有。

  为什么四大名阀中的谢家还能够影响天下文人,因为整个燕朝上下,谢家是唯一还愿意对穷书生做表面功夫的,而且大部分影响都隐藏在书院脉络之下。

  但假如没有向四大名阀投诚,一律都被派去当了文笔小吏。

  史官,就是这些文笔小吏职位最典型的一种,这个职位最显著的特点有三:一、事多钱少;二、升迁无望;三、小命堪忧。

  所以,在北燕当史官,很显然是个穷有骨气的文人。

  杨平一翻记载,只见上面写着:陛下邀韦丞会于高台,推而弑之。

  这可就把杨平气得半死,史官记载是要传于后世的,他这么一记,等于把杨平身上的黑锅扣得死死的,永世不得翻身。

  这让一心留个悲苦文人形象的杨平怎么接受?

  而且最根本的,假如确实是他把韦碧臣推下去的,现在也许还有几分理亏,但事实上,真的是韦碧臣自己发疯跳下高台的,不关他的事啊!

  杨平心里简直委屈得了不得,加上蜜饯中的罂_粟壳毒性作祟,更加激出了他暴躁自私的本性,当即暴怒,把史册往史官面前一砸:“改了!”

  史官行大礼,对着杨平一拜,拜伏于地,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