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196307出道马鞍山Cjz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9章 三线记忆:1974重返武钢1700的密令-2(第1页)

1974年,武钢"1700"工程启动,考绿君子遭遇"明修栈道"的困局。面对领导"开口求人难"的场面,他意外发现"暗渡陈仓"的转机——妻子悄然调往武汉,自己却需留守渡口。在指挥长与宋专家的"双面布局"下,这场关乎国家战略与个人命运的博弈,既是对技术信仰的坚守,更是特殊年代里"小人物"在集体叙事中的生存智慧。当探亲列车载着秘密启程,一米七轧机的蓝图背后,藏着一代建设者未被书写的血性与抉择。

————————

冒昧闯入,是否唐突?

嗨!我来请战的!怕什么?手举至额却又停下。

▄上山打虎易,开口求人难

请战?请什么战?你是什么人?是英雄?是劳模?……你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怎么不是英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我是群众,我就是实实在在的群众!

难道三线建设不重要?

请战“1700”好像有私心吧!

……

权衡再三理由不罡!真格是“上山打虎易,开口求人难!”

难怪蔡新家训中曰:“求人如吞三尺剑,靠人若上九重天。”

咦!

你怎么一遇事就瞻前顾后、磨磨蹭蹭,踌躇不前!

牙一咬,在门上“笃笃笃”地轻微敲了3下,没见反应。

心一横,我加力“咚咚咚”地敲门,还是没反应。

我深吸一口气,仿佛把全身的勇气都集中在了一起,然后毫不犹豫地抬起手,“砰砰砰”,连续不断地敲响了那扇门。每一次敲击都像是我内心的呐喊,带着我破釜沉舟的决心。

终于,门发出了“吱呀”一声,缓缓地打开了。我定睛一看,只见东锦仲指挥长的办公室里竟然挤满了人!有干部、有工人、有厂长、有工长……他们或站或坐,把整个房间都塞得满满当当。

我一下子愣住了,站在门口,进也不是,退也不是。面对这么多人,我突然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原本准备好的话语也像被卡在了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来。

东锦仲指挥长面带微笑,向着门口的方向招了招手,喊道:“小考,进来吧。”他的声音温和而亲切,让人不禁心生好感。

待小考走进房间后,东锦仲指挥长转过身,对着其他一些人说道:“好了,你们先回去吧。我找小考有点工作上的事情要谈。至于你们谁能去‘1700’,这可不是我能决定的,得听从公司的统一安排。如果你们真的想去,应该去找你们自己的行政领导,而不是我。都散了吧!散了吧!”他的语气虽然有些严肃,但并不严厉,反而透露出一种无奈和疲惫。

听到东锦仲指挥长的话,那些人似乎有些不甘心,但也只能默默地点点头,然后陆续离开了房间。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小考心里暗自感叹:“喔!原来他们也是为了去‘1700’而来找东锦仲指挥长‘请战’的啊。”他不禁感到有些失落,原本以为自己是唯一

一个还有一线希望,有机会去“1700”的人,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也在竞争这个去1700的名额。

想到这里,小考不禁苦笑一声:“看来,今天我算是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