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陛下圣明(第5页)
这也导致,顾兴祖的智力优势十分明显。
唯一缺的,就是捶打而已。
张安世不断点头:不错,不错,很好,一定要好好的学,今日就讲尚书吧,先将尚书倒背如流。
顾兴祖几乎没有犹豫:知道了。
张安世摸摸他的头,一脸慈爱的样子。
当然,夸奖是必不可少的,可是揍也没少挨。
朱勇脾气暴躁,就恨不得拎着顾兴祖出去和张軏一起混合双打了。
而原因只是他背错了一个字。
…………
此时的朱棣,心情很不错。
这可以从他脸上的飞扬神彩就能看出来!
他反复地对身边的人讲:为君者,最紧要的就是用人,有了识人之明,再将这些人用在恰当的位置上,如此一来,社稷就可稳固,国家就可兴旺,百姓就可安居乐业。
顿了一顿,朱棣图穷匕见:就说那个张安世吧,人人都说他不该做博士,可朕一眼就看出他有这样的才干,结果如何呢你们呀,看事只流于表面,不能洞察本质……
说着,朱棣摇摇头。
站在下头,恭听朱棣说话的乃是解缙,解缙像吃了苍蝇一般,心口堵得慌,可面上却是只能钦佩的样子:臣惭愧之至。
朱棣满意地笑了,道:你能知错便好。
解缙便道:陛下,科举在即,许多读书人已入京,许多客栈已是人满为患,国子监那儿也预备了许多监舍,准学子入住,这是陛下登基以来,第一次抡才大典,可谓盛况空前,尤其是苏、松遭遇了大灾,可不少读书人,依旧涌入京城,太子殿下为了这一次恩科,可谓煞费苦心。只是今岁的主考官,当选何人妥当。
这话题成功地转移了朱棣的视线,他收起方才那明显的得意之色,神色显得慎重起来,沉吟片刻,才道:解卿家有何高见吗要不,就让国子监祭酒胡俨来吧。
解缙微笑,这科举主考,是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位置,在这时代,主考官被人称之为座师,一旦有人高中,这些考取的进士们见了当初的主考官就要行弟子礼,这是何等的荣耀。
解缙道:胡公学贯古今,确实是合适的人选,不过……
朱棣道:不过什么
解缙道:胡公有魏晋之风。
此言一出,朱棣心里似乎了然了。
所谓魏晋之风,可不是什么好词,这魏晋之风的代表人物,是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而这些人离经叛道,为人散漫,爱隐居深山。
至少太祖高皇帝的时候,对此等读书人,就大加挞伐,认为这些人沽名钓誉。
朱棣倒也认同,颔首道:他确实懒散了一些。
此时,解缙便拜下道:臣不才,愿为陛下抡才。
朱棣沉吟道:此事关系重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