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的姐夫是太子女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二章:张安世发老婆了(第2页)

  而后张安世道:怎么这样多的奏疏,都需姐夫来处置吗

  朱高炽道:你这是明知故问……天下的事,多如牛毛……

  张安世却没规矩地凑上去,看着摊在朱高炽面前的奏疏,上头记录的却是自四川布政使司奏报的祥瑞之事。

  张安世干笑道:这是解公让人送来的吧

  朱高炽颔首。

  张安世便又道:多半这些奏疏……还都是似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

  大臣们有时候就像后世的好学生,讲台上的老师还没提问,他们就跃跃欲试地想要举手了。

  因此,有人对于上奏疏的事乐此不疲,不管怎么说,这都是让陛下能惦记着自己的事情。

  许多的奏疏就好像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言之无物。

  朱高炽道:是解学士送来的。

  张安世笑着道:我听说……文渊阁有些人,总是热衷于将这些小事的票拟一味地呈上,而真正决定大事的票拟,却故意留在最后。等到陛下看了多如牛毛的小事,不耐烦的时候,票拟堆积如山,便索性全部准了后头的票拟。

  如此一来,一些军国大事,便可由票拟来决定,而非是陛下和姐夫来决定了。

  朱高炽一愣,显得有些意外:是吗

  他惊讶地抬头看着张安世。

  张安世道:那我来帮姐夫梳理一下。

  当下,便站在书案的一旁整理,倒也是用心,足足忙碌了一个时辰。

  果然……前头朱高炽批阅的奏疏,大多都是祥瑞和无关痛痒的一些奏报,最重要的几个票拟,其中一个是河南大旱,内阁拟下来立即赈济,准当地父母官,开仓放粮。还有一份,乃是吏部奏上来的廷推结果,决定了几个四品官的任免的票拟也在其中。

  朱高炽看了一眼河南的灾情,见这里头是解缙的拟票。而廷推的结果,也是解缙的拟票。

  前者决定的是钱粮的事。而后者呢,看上去只是几个廷推的四品官,毕竟真正的一二品官,都需皇帝亲自核准的,朝廷四品以上的臣子,则都需文渊阁和六部进行廷推出人选,最后宫中再进行最后的决定。

  四品官往往不会引发多数人的关注,而且夹杂在多如牛毛的其他奏疏之后,皇帝只怕也没有耐心去看了。

  张安世这时候道:姐夫,伱瞧一瞧此次廷推的三个四品文臣,家乡籍贯,还有是哪一年的进士。

  朱高炽也不是傻瓜,立即起疑,当下便命宦官来,吩咐道:查一查这几人。

  那宦官匆匆去了,过不多时,便回来禀告道:这李顺和梁正心,乃吉安县人。另一个江文鹿,乃江西宜春人。至于王德恩,乃洪武二十一年进士……

  朱高炽听罢,脸就立即沉了下来,皱眉道:解缙也是洪武二十一年进士

  应该是。宦官小心翼翼地道。

  旁边的张安世这时便道:你瞧,你瞧,我早就说了,这些人包藏祸心,姐夫,他们都骗你,只有我是最心疼姐夫的。

  一向和颜悦色的朱高炽,此时也一脸怒容,难得恼怒地道:解缙误我!

  可随即,他取了那份廷推的奏疏,看了半响,最终还是画了个圈圈。

  张安世不解道:姐夫,你咋还同意他这样干了

  朱高炽先让宦官退下,随后道:解缙这个人,私心太重,可现在他修撰《文献大成》,同时还任文渊阁大学士,在士林之中,颇有名望,父皇还要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