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开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2章(第4页)

  在参谋厅的内室中,包括邓子龙、杜松在内的数名北洋教官、帅府幕僚围长桌而坐,长桌正中被打开,露出八尺长四尺宽的巨大沙盘,各以竹鞭议定东征进军路线。

  “陈麟冈自亚墨利加回航后有言,长途海航空旷,不宜大队行船,何况辎重输送艰难,应以小舰队各带领航,各依船图,仿照路上兵分五哨,分行齐至。”杜桐拱手对陈沐说着,语气一转道:“但分兵需海上有航行经验的将校,北洋最为欠缺。”

  杜桐说着,杜松就在一边点头,其实前面都是他的意思,后面北洋欠缺拥有远航经验军官才是杜桐的意思。

  赵士桢面色沉静,对众人道:“正好陈帅来了,咱们能否从南洋调些将官,不会借用太久,只要初次航行有他们带着,待航至亚墨利加,他们便可返航。”

  “不必担忧,我已经给南洋高公去信,请调兵、船三千,我听你们在说分兵齐进,不是不行,但要分几路出去,又走什么航线。”陈沐在桌旁取过竹鞭在沙盘上推着,道:“可有庙算?”

  有航线可选么?摆在他们眼前就两条,向北走沿岸,要么陈矩从麻家港回来那条航路,要么稍向南一点,走西班牙人东航那条路。

  他们只有这两条相对成熟的航线,除此之外,无他可选。

  “陈,陈帅。”

  就在诸将面面相觑之际,最不该在此时开口的邓子龙插言。

  当陈沐转过头,只见邓子龙面上情绪难明,那是一种既带着羞愧又有尴尬的神情,道:“恐怕南洋此时无力供给援军。”

  “都是在下失职,南洋两千余兵力归属朝廷,此时南洋诸藩皆以为朝廷欲吞其兵马,国中汹汹,君主已不能约束,高公亦勉力为之。”

  陈沐眉头皱起,他把两千多宗藩军变成云南地方军的事忘了,这会正是朝廷给南洋诸藩莫大压力的时候,本就得妥善处理,如果再借兵向东洋出海,恐怕高拱也承受不住。

  南洋本来就没多少常备军,全靠数万宗藩军支撑,如果失了他们的人心,再想拾起来就难了。

  “无妨,书信已命人快马急递,事在人为。”

  陈沐并不觉得高拱手上有事就会一毛不拔,“哪怕军队过不来,船总是能借出几艘,怎么样,你们都议了些什么?”

  邓子龙心中有愧,抱着将功赎罪的心思向几位北洋教官看了一眼,这才指着沙盘对陈沐介绍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次航程甚远,亚墨利加亦无我城池,后续辎重运送恐间隔良久,在下算过,随行粮船需备一年粮草。”

  “后续辎重,最长不得超过三月起航,同样要备一年粮草。”

  “以四百料常制大福为例,载水粮两千石,算上路耗与漂没风险,若无战马,每两船仅可供百户旗军吃用,有战马则要三船。”邓子龙对陈沐问道:“陈帅打算运送多少兵马?”

  “千户人马辎重队,要三十艘四百料海船,再算上兵船、甲械船,至少五十艘。”

  陈沐缓缓点头,眼神有些发直,后勤压力很大,他说道:“粮船马船甲船请兵部调集,还能从商船中征调一批双桅福船,兵分五部,先后起航,第一批还要带上木料水泥、渔具农具,至亚墨利加沿岸的事诸位可有腹稿?”

  “我的意思,第一批登陆旗军在沿岸由百户率领,寻找合适的登陆地,每隔二三十里设立港口与百户所,由北向南一路铺开。”

  陈沐的竹鞭指向北亚墨利加的西部沿岸,从麻贵未涉足的南面直至墨西哥的广袤区域,道:“第一批,北洋一期五部千户,三月之内在北亚墨利加安营扎寨;第二批,征募莱登诸地卫所军为拓荒兵团,携辎重船队于三月之后启程,在第一批募兵靠岸后的第四个月抵达,应该在来年春季,于各百户所开垦土地。”

  “第三批,待北洋二期募兵操练完毕,携辎重于来年秋季抵达北亚墨利加……”

  陈沐说着,便看见黑云龙默默板着手指头盘算着什么,抬头道:“陈帅,就是说,咱需七百艘船?”

第一百章

样炮

  头天夜里北洋军各级将官忙活了半宿,次日一早军府各级官吏又齐聚一堂。

  东征所需船舰数量并没有黑云龙说的那么多,但他们确实需要很多船,至少四百艘,而且是海船。

  年轻的兵部北洋分局主事同样对此事感到头疼。

  “禀明陈帅,自民间募调船四百不难,难在募海船四百,我北方沿海多为渔船、民船,纵然出海也只航于沿岸,海船少之又少,往年朝廷用船,需二三十条则调南直船、需五六十条则调福建船,此时北洋要调船四百条,还皆为大船,恐怕即使连上广东,也是不够的。”

  “若强行调船,下面人有意讨好,哪怕调来船舰足数,也未必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