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5章 这玩意儿太“烫手”了,我接不住(第3页)

最后,常顺又把长方形的小木盒拿了起来。

木盒材质很普通,并不是名贵的木料,长度约20公分,宽约12公分,高度约8公分,里面装着很多“杂货”,有:

铜钱、铜元、硬币分分钱、平安扣、玉佛、玉观音、玉扳指、珍珠、银锁片、已经坏掉的手表、玛瑙烟嘴、像章、戒指、玉手镯等。

挨着看了一遍,他发现就一个玉观音好点,其它的普普通通,都不是很值钱。

玉观音是翡翠的,材质能达到冰种,可惜没有绿。

要不是懂行的人看,大多数人都会把它它当成玻璃的。

看好之后,常顺跟他商量起了价格。

竹筒装着的银针、两本古籍、小粉盒的价格很容易就商谈了下来。

一套银针:150元。

两本古籍:300元。

小粉盒:150元。

在商量信封里面的纸币时,马师傅不懂,居然说按钱币上的面值计算。

这个他肯定不会接受,金圆券可是有10万元面值的,买的话,那不是要出10万吗。

最后他挑选了几张,包括之前看见的廖仲恺人像1元。

为了混淆视听,他还买了其它面值的1元、5元、10元各几张,花了100块钱。

剩下的纸币,常顺让他先问问情况,问好了,想出售,两人再商量。

小木盒里面装着的东西,他同样只是挑选了几件,包括那个翡翠材质的玉观音。

不过后来马师傅干脆一抢打,500块钱全都卖给了他。

里面东西多,虽然有些物品的材质不是很好,但年份却很久。

打包的价格,肯定亏不了。

谈好价,常顺就把钱都付给了他。

除了那些没要的民国纸币被马师傅收了起来,塑料袋里的其它物品都被他拿到了手里。

“常老板,你看看这东西能不能要?”

再次走到楼梯口看了看,听了听附近的动静,确定没人后,马师傅神秘兮兮的从他的衣服里面摸出一个用布料包裹住的物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