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3章(第5页)

  打工哪有不防领导的。

  正聊着,霍叔玉过来串门,眸光一扫,点了李清臣去打下手。

  霍叔玉是侍读学士,会为皇帝和太子讲读经史。他们这帮侍读学士,多会叫上几个新人去帮忙抄录,说起来就是做着书童的活,因经史讲义外面难得一见,被点到的人都很乐意去。

  可以学点东西,也能积累经验,往后升职总会用上。

  李清臣走了,谢星珩就没人说话了。

  他研墨,提笔起草。

  首发的商务令应以扶持为主,刺激消费为辅。太过明目张胆,商人们全都得退。家财散尽都不陪玩,这就事与愿违了。

  振兴家乡的细则,简单来说,就是怎样才是振兴家乡的商人。

  这东西不必限制那么死。现在除了丰州县,其他地方都是卖方市场,手里有货,就不愁卖。

  生产力低下,人工有限,产能只有那么多,百姓们又有生活需求。但凡有货,能投入到市场里来,产生了卖卖,就叫经济。

  经济活了,一切好说。称呼都不重要。

  而扶持一事,应有“价值同等”的转换率。

  最高可免除关税,听起来很大气,但大商户早就各处打点过。他们过关,本来也不用出很多钱。这些钱都进了各处“小鬼”兜里,朝廷收不了这个帐,还拿出来做人情。实在小气。

  朝廷小气,谢星珩又认为一开始的步子不能迈太大。这里可以做细微调整。

  关税之外,加一个仓库免租期。

  商人的货品,根据码头的紧俏程度,以及仓库的容货率,给两到五天的免租期。

  朝廷的仓库不够,可以再建造,也能跟当地人进行合作。看衙门怎么给个实惠,把这处的债务抵了。

  权利在手,是可以当钱用的。

  随便抬抬手,带给他们的便利可不止这点租金。

  未免其他仓库因此变成免费仓库,在便利之外,需要另设条款来做约束。

  不能扶持一批商人,打压一批商人。

  而商户们在当地,暂时无需做太大的改变,可以有选择性的帮扶乡亲。

  先从“外派活计”开始。

  挑选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活,外派出去,给其他乡亲们做。让他们可以靠手工来挣点外快。

  再有衙门跟商户的合作。对当地的经济作物,采取再加工。

  亦或者是当地畅销货品,扩大制作规模。

  这两样都能增产加人,一样是农商,一样是手工商品。

  其他的东西,现在不要搞。

  就人情关系来说,活计外派出去,都会优先商户亲族、县官亲族,再扩散到亲戚的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先给他们甜甜嘴,这是长期效应。亲朋不够用了,肥水就会流向普通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