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1章(第4页)

  他在南地做过许多尝试。蜂蜜太散,果子保质期短,林木多而密,最终是做的木头生意。

  那几年确实让津口县的经济好转,但这是饮鸩止渴,长远不了。

  他当时提议是,各族须得团结一致,卖木头的钱,先不用急着用,都攒攒,然后建设酒厂。

  只要他活着,不管境况如何,总有几分面子,写信给旧友,能得到制酒之法。不愁没办法做。

  津口县是南地的入口,路难走,还有一条长而曲折的山道。

  但只有这一条路罢了,过了这条路,海阔天空。

  他们熬一熬,必有出头之日。

  可沈钦言在南地服役几年,上任之期短,百姓们攒了些钱,始终不够。还能为着酒厂,不过日子了?

  他们要娶亲,家里要盖房子,还要看病。很残酷的一点,女人夫郎生病了,熬不过去,没就没了。男人生病,依着价位,价格适中就抓药。是劳动力的考量。

  他们经不起一点变故,稍微一点风吹草动,家里就揭不开锅。

  沈钦言叹气:“这就是你与我最大的不同。我不会出钱去盘经济。”

  官商不分,是大忌。

  清算起来,剥皮剔骨,流尽热血,都洗不清污名。

  这也是谢星珩聪明的一点,或者是穿越给他的最大金手指。

  他知道改革开放,知道国企。在时代限制之外,他能提出这个“无私”的概念,清清白白的把产业国有化。

  在钱权皆无的时候,他换来了不可估量的声望。

  沈钦言品着果酒。果酒味道不够纯,甜里带涩,回甘也涩。过口当个新鲜玩意儿品尝还不错,如好酒一般连喝痛饮,却是不能。

  但这酒后劲很足,初时不觉得,聊一阵,沈钦言明显感觉到了醉意。

  他说:“冲着这个后劲,这酒就能卖上价。”

  谢星珩笑道:“这是去年带来的陈酒,味道不够好。等明年,明年应有新酒送到,我送来给你尝尝。”

  沈钦言只是点头,没应话。

  他转而看向江知与:“常如玉想让你帮着打理几个铺面,你有空吗?”

  私下里问,就不是办差事。是打白工。

  江知与不缺银子花,还有自己的事业,不必做这种事。但他说有空,想试试。

  他的机会在林庚那里,也在常如玉这里。

  林庚那里还要好久,常如玉这里是看得见的希望。

  这几间铺面打理好了,来年向家的资产归公,常如玉为着军饷,会力争一下,或许会因为他的挣钱能力,帮他讨个皇商做做。

  哪怕是最末等的皇商,他都满足了。

  鱼跃龙门,跨阶级的事,总要多多付出。

  他们在沈家待了一早上,中午留饭,吃完说两句客套话,就告辞离开。

第15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