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3章(第4页)

  他到时会做引导,会把不喜撞衫,搞成美貌竞争。

  到底是怕撞衫,还是怕自己丑。大家心里有数。

  谁愿意承认自己丑?

  他们比不过某某甲,也比不过某某乙,还能是全京城最丑的人不成?

  探花同款服饰,本身也是以“美”为主题,美貌不自信的人,就不要轻易尝试了。

  苏冉好佩服他。

  “你不怕得罪人啊?”

  江知与不怕。

  “这是常大人的铺子。“

  苏冉:“……”

  顾郎说得对,你们夫夫俩绝了。

  活动明天开始,今天是做促销,把之前的库存成衣都卖掉。

  趁着年底,百姓手里有点闲钱。成衣还能卖一卖,抓紧清仓。

  清仓卖货就在店铺门口,让那些穿着探花同款衣服的汉子去叫卖。

  他们穿得好看,路过的百姓都往这里投来惊艳的目光。

  百姓们往这里看一眼,还被搭话了,问他们要不要买衣裳。

  百姓们第一反应是买漂亮衣裳,单看那衣料的颜色,在日光下有光泽的样子,他们就知道便宜不了。

  他们连连摆手说不买。

  这些汉子抬手指着铺面两边的架子,上头挂着过季裋褐和夹棉袄子。

  “我们掌柜的折价清货,买吗?袄子里都是上好的白棉花,现在去买棉花都比我们家的袄子贵。你们可以称重看看。”

  买棉花,铺面大批购买跟百姓零散购买的价格本就不同。清仓是为了回转资金,空出仓库,完成转型。不是为了亏本。

  但百姓们不知道,他们有人住得近,怕商家的秤不好,自己跑回家拿秤来。

  短款棉衣有两斤、三斤重,长款棉衣有三斤、五斤重。

  只算棉花的价格,不计布料和手工,真真正正的折价。

  加三十文钱,可以再加购一套裋褐。

  三十文钱,他们差不多可以扯够做裋褐的粗布,但要自己加工缝制。

  裋褐是干活穿的,磨损快,普通百姓家最常见的服饰。他们算笔账,再看看做工,确认是好料子,针脚也齐整,兜里有闲钱的,都来掏钱买。

  常家的成衣铺子有个特殊点。

  他们铺面不大,仓库却很大,厉害裁缝少,但基本功扎实的裁缝上百个。

  这些人员,多是常家的老部将亲属。

  是一代代的亲兵死伤过后,积累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