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4章(第5页)

  这两天等下来,就到了除夕。

  到除夕开市,向家米行挂牌,粮价三十文一斤。陈粮都要二十四文一斤。

  城里许多百姓都拖到了今天才来买粮食,想着大过年的,总不能没米下锅,贵一点就贵一点,少买一点,喝个稀粥罢了。

  结果向家又涨价!

  民声沸腾时,宋原领头跟向家掌柜的理论。

  一言不合吵起来,牵扯出来前因后果。

  就是因为宋原买得多,他也诚心想买,所以向家才这样涨价。

  宋原怒极,也有对百姓们的愧疚。

  他双目赤红着望着百姓们拱手道:“对不住大家了,没想到我来买粮食还买错了,向家抬价,让大家过年都吃不着饱饭,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这样,我前阵子还有一批粮食没运走,大家照着常价,十四文一斤,想买的跟着我家伙计去买。我损些仓库租子,给大家伙赔罪了!”

  十四文一斤,确实是损了仓库租子。

  很小的一笔租金,因为大头在府城兵屯。

  粮食运过去,常家的兵守着,向家商号半点风声都没听到。

  文官哪能朝军营伸手?当地关系的打点,也是别人找向家。

  向家人在外头打听过宋原的动向,知道他那个仓库里就两千斤的粮食。

  一个府城有多少人?两千斤够什么?

  再说,宋原是要买粮回津口县的,他卖完手里存货,还得回向家买粮。

  到时继续涨价!

  他们等着看好戏,等着宋原来求他们买粮。结果宋原临时摆起的米摊,连着售卖到了正月初七,都还有粮食供应。

  更因百姓们怕短期内买不到便宜粮食,来年的粮食要好久才下来,能多买,都多买了。

  大把的银子进账,谁不眼红?

  向家开着米行,做着垄断的粮食生意,还让别人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做粮食生意,自家铺面反而一个客人都没有。

  这是什么道理?

  向家来人砸摊子了。

  宋原这头也摊牌了。

  他早说了,他是采购军粮的。

  给常家军买的。

  他笑眯眯说:“我们家大人,会把这件事上奏朝廷。”

  是非对错,让皇上说。

  向家商号的人知道好歹,同是朝廷官员,向坤跟常如玉都是一部之首,他们同等官职,这事是向家没理,闹到京城讨不了好。

  向家掌柜的立刻回去请了东家过来,东家来赔礼道歉,开口就是“大水冲了龙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