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5章(第2页)

  从沈钦言连番弹劾他,他就知道有天子授意。

  但对他的不满,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他无法判断。

  他在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出力很多。文官的任选都从他手下过,自认是功臣。

  吏部收钱授官的行为,不是他这一代开始的。很早之前,就有人拿钱买抽签的行为。

  都是资质差不多的人选,抽签的跟买来的,有什么区别?

  这个区别,向坤心知肚明。

  买官的人,为了回本,去了地方,多数会成为贪官。会从百姓手里,把买官的银子捞回来。

  又因尝到了甜头,知道向上爬的关键之处,回本了也会继续捞银子,以此上下打点,来铺青云路。

  今天下朝之后,向坤停职在家,等钦差去利州府查清真相,再做处理。

  但向坤知道,大势已去。

  向家子弟彻底被吓到了,上到直系血脉,下到亲族旁支,凡在京城的人,都闭户不出。

  过了正月,京城还是冷,路上有积雪没化。

  谢根跟陈冬夫夫俩要告辞返乡,要开春了,开春时,丰州县有家禽家畜领养活动。最是缺人手的时候,养殖场多个人手,就能少出差错。

  他俩还是场长,更加离不得。

  郭家人已经会孵化鸡鸭了,成功率有待提高,需要时间来熟悉,熟能生巧,以后就好了。

  怕耽搁谢川上学,他俩在谢川放假时走的,孩子能送送他们。

  谢川把谢星珩从翰林院拿回来的卷子都做了整理,他在国子监学的知识点、考题,也都让书童抄录,做了备份。

  这回让两个爹一起捎带回丰州县,给江家、宋家、朱先生家送去。

  谢星珩说过,教育是稀缺资源,只在少数家族手里。他们家出了一个官,惠及到家族后辈。但丰州县的百姓们想要有出头之日,还得从方方面面渗透,需要更多年的发展才行。

  两个小宝也来送。新的一年,顾老爷加了书画鉴赏课,在他们提笔写字作画之前,先把审美水平提高。

  小宝贝因此知道了人像画,缠着顾老爷给他俩画了一副,这回就捎带回丰州县,让两个爷爷看看他们。

  第一年来京城过年,他们适应性还不错。小孩子火气旺,家里不缺吃少穿,冻不着,还长了个头。

  送走谢根跟陈冬,家里一下空了许多。

  江知与抽空把家里库房清点了一遍,另外再改了一间厢房,拿来做书房用。让家里三个孩子下学以后有地方学习。闷在房间里,氛围不好,也太压抑。

  进入二月,江知与在成衣铺子上架了翰林踏青服,将军骑射服。文武兼备,让喜文好武的年轻人都有选择。

  牲畜行也迎来了首次下田的租赁活动。百姓们一文钱下定,始终忐忑着,没想到到了日子,牲畜行的牛、驴、骡子都如期来了。

  还都配好了犁地工具,赶早下定的人,地早早翻出来,可以抓紧追肥,播种效果更好。

  牲畜行的人下乡送牲畜去犁地时,顺便宣传了一下牲畜行的新业务。

  他们先说了丰州县的春季领养活动,听得农户们心驰神往,恨不能生在丰州县,今年就能领回鸡鸭,甚至猪崽!

  牲畜行的伙计说:“那里的领养活动是江家办的,江家你们知道吗?谢探花入赘的那家。谢探花如今是京官,这活动就惠及到咱们了,去年他大哥大嫂来京城教人孵化鸡鸭了,咱们明年也能有新春领养活动了。”

  这感情好,百姓们都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