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厂电子管厂(第2页)
但是在检验时,741电子管厂的技术员却不认同。他先说模型好看不好用,牢固程度不好,承受不了浇筑时的荷载。
华西林二话不说,拉过我与他将模型抬起高举过头,然后摔下!模型没有摔坏,也没有任何变形。华西林用刨花和马粪纸(包装箱用厚纸)覆盖模型,递给技术员一柄大锤。示意技术员用力锤击,技术员连砸三锤,拨开刨花和马粪纸,技术员仔细端详,模型完整如初。
技术员又说:模型虽然牢固,但是拆卸不便。
也确实,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模型怎么拆卸,技术员虽然是行家,翻来覆去检查,整个模型浑然一体,严实无缝,却无下手处。
华西林反转模型在一个不起眼处食指轻拨,抠下一个木楔(锁扣楔),递给技术员,虽然模型还是一个完整的模型,却轻轻松松地分解成一个个零件。技术员啧啧称奇,说真是个奇迹,他在这个行业工作三十余年还没有见过这样做,这么好的模型。
柳自铧凑过来:“这不算什么,你把模型锁扣楔销上,扔在水里泡它三天三夜,整个模型滴水不进。这是铸造模型,防水、防渗、防漏、浇口、冒口、铸造圆角均已经统筹考虑,
……”
技术员惊奇地竖起大拇指:“砸不烂、拆不开、泡不透、便拆卸,工艺先进,太了不起了,我也开眼界了!果真是国家级大公司(我们公司直属国家冶金工业部,属中央直属企业)来的工匠,技术和手艺就是不一样!真了不起,了不起。”……下节请见《【03】隐榫门》篇。
【03】隐榫门
丁勇全师傅的隐榫门,让我大开眼界。
741厂质量检查员在检查丁勇全制作的门时,发现无论是门框还是门芯板都没有榫头,检查员毫不犹豫地在门上贴上了不合格标签。
丁勇全:“为什么不合格?”
检查员:“木门没有榫头能合格吗?木门是做的漂亮,没有榫头不结实,百年大计质量第一,门没用两天,坏了!能合格?”
门在建筑部件中是属于使用最频繁,开启关闭最多的部件,也是最容易损坏的部件。所以对门的榫卯要求很高。检查员的检验结论是对的。
丁勇全:“这个简单。”他拿起刨子,刷刷二下,全部榫头露出。而且还暗藏防脱销。
看得检查员目瞪口呆像看魔术似的。检查员摸着榫头:“原来是隐榫,好手艺!好手艺!我听说过隐榫,却没见过,我还以为那只是个传说。结实吗?”
丁勇全递过一柄大锤:“你砸砸,看结实不结实。这么说吧,我做的门,管你用一辈子,我再过几年退休了,不过我儿子在,如果门坏了、翘曲、变形、不论什么问题打电话给公司,我们会免费为你们上门修理。不过我做的木活还真没有被投诉过和修理过。
检查员不得不撕掉贴上去的不合格标签,换上优良标签嘴里说道:“神了!真神了!”
计村暔的锯不弹墨不画线,锯起来溜溜直一条线,绝不会跑偏,尺寸精准不差毫厘。其实,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看家绝技……
许多人以为建筑行业的木工是钉子木工,只会钉钉模板,谁知这里藏龙卧虎,大木、小木、圆木、方木、模型木、建筑木……他们无所不精。在小组这样氛围的熏陶下,我的木工技术也日益精进。
我们九月份报到的的毕业生大都分配在木工组,他们认为木工没技术,闹意见。
其实,除了木工本身的技术要求外,木工在建筑行业是个万能的主导工种,从破土开工,测量放线,泥瓦匠的皮数杆,钢筋混工的钢筋定位,混凝土工的门子板和埋设铁件,抹灰工的墙皮墩,沥青工的防水……无一离开不了木工。
什么是技术?技术就是关于劳动工具的规则(即制作方式与使用方法)体系,其目的在于提高劳动工具的效率性、目的性与持久性。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技能和手段的总和但是也是需在在实际中多多磨练才能找到自己技术所在的“穴位”。
木工除了是门技术活还是手艺活,它还要你将技术融入你身体的每个环节。50来岁的计村暔师傅锯原木时一锯就是一天,你看他气不揣心不跳,就跟过家家似的。而我还没锯上半个小时就气喘吁吁浑身酸痛,何况我还有劳动的基础和练武的基本功。
丁勇全的刨铁一刨一天从不卷口,我刨个个把小时刨铁卷口就刨不动了。所以手艺不是嘴把式,技艺是要练上身才着数的。这和习武有异曲同工之妙,你只要钻进去,用心揣摩,反复练习,吃苦万遍,你自然就能感悟其中奥妙,炼成绝技,当然名师的指点是不可或缺的前提,要不怎么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呢。
下节请见《【04】金陵八景》篇。
【04】金陵八景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史遗存、人文景观,比比皆是。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四十多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做了十八年皇帝,南京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京的建设得到极大的发展。后来迁都北京,但南京作为陪都,依然持续了二百多年。
明隆庆年间(1567年至1572年),闽南文人黄克晦,游金陵后,作《金陵八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