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196307出道马鞍山Cjz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章 厂电子管厂(第3页)

明隆庆年间(1567年至1572年),闽南文人黄克晦,游金陵后,作《金陵八景图》。

八景为:钟阜晴云、石城霁雪、凤台夜月、白鹭春潮、乌衣夕照、龙江烟雨、秦淮渔笛、天印樵歌。黄克晦(1524年至1590年)为明代惠安(一说晋江,今皆属福建)人,字孔昭,号吾野山人。自幼痴迷绘画,能诗善书,着述较丰,与唐代孟浩然等并称“中国古代十大布衣诗人”。因为厌恶官场腐败陋习,一生四处游历,无意功名利禄。于画师宗沈周等前贤体格,颇具“南宗”绘画鼻祖王维之遗风。所作笔墨精妙,充满了诗画意境,人们赞誉其诗、书、画“三绝”。

明万历二十八(1600年)年,江宁郭存仁作《金陵八景图》,为钟阜祥云、石城瑞雪、凤台秋月、龙江夜雨、白鹭晴波、乌衣晚照、秦淮渔唱、天印樵歌。

我本以“金盆洗手”立志投笔从工,再不涉画。但是,南京电子管厂是保密厂,下班后和节假日都不许进厂,如有任务,则需持特别通行证出入。

这样一来节假日就多出许多的闲暇时光,无事生非,画技手痒。

我循着古人的足迹历览石头城名胜或写或画,水彩、水粉、水墨;或者铅笔、钢笔;或写意,或速写;或工笔倒也自得其乐,那时买不起照相机,常常以书画记录所到之处。遗憾的是常年随单位奔波转战各地工程,许多画稿和珍贵的书籍都在动迁中遗失。

下节请见《【05】幕府山

达摩洞》篇。

【05】幕府山

达摩洞

也许是习武情缘,我曾经多次前往幕府山习太极、观景、绘画,到“达摩洞”静坐面壁。

那时的达摩洞清静如世外,不像现在这样,旅游景点,人山人海,游人如织,热闹喧嚣。

菩提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始祖,生于南印度,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南朝梁时,达摩受梁武帝邀请至建康宣扬佛法。公元520—526年,达摩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梁武帝派人专程迎达摩到南京,仪式十分隆重。

《坛经》里记载了梁武帝与达摩见面后的对话。

梁武帝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

达摩说:“并无功德”。

梁武帝问:“何以无功德?”

达摩说:“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梁武帝问:“如何才是真功德?”

达摩回答:“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梁武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达摩说:“廓然无圣。”

话不投机,达摩不辞而别。

梁武帝把他与达摩的问答告诉宝志禅师。宝志听后说,达摩的开示很好,是观音菩萨乘愿再来,传佛心印。

梁武帝深感懊悔,得知达摩离去的消息后,马上派人骑骡追赶。

追到幕府山中段时,两边山峰突然闭合,一行人被夹在两峰之间。

达摩正走到江边,看见有人赶来,就在江边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化作一叶扁舟,飘然过江。

至今,人们仍把幕府山的这座山峰叫做夹骡峰,把山北麓达摩休息过的山洞称为达摩洞。

今日长芦禅寺内的一苇堂,就是为纪念达摩渡江后参拜长芦寺而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