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实习期满转正(第2页)
这种变化导致了单位内部出现了官(干部)多兵(工人)少的局面,即干部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工人。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干部们开始下放到各个班组中去,而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中专生也被安排到工人岗位上。
面对这样的变化,我们大家都做好了思想准备,我甚至天真地为能够成为“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一员而感到高兴。我意识到,虽然身份发生了变化,但作为工人阶级的一员,我依然可以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且在新的岗位上,我也有机会学习到更多的技能和知识。
在那段时间里,我从同学那里听到了一些消息,他们分别来自一公司、三公司、五公司、企业公司、筑炉公司……。这些同学告诉我,他们已经到总公司去反映了自己的情况,并且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他们有可能在实习结束后,被正式转为技术干部身份。这些消息让我原本平静的心又开始激动起来,因为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是属于干部系列的,而成为技术员一直是我心中的梦想。我开始跃跃欲试,也准备向总公司上书,表达我的想法和愿望。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实习转正后,实现从技术员到干部的转变,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然而,在我准备行动之前,柳光冬和祚锦福的话如同当头棒喝,使我警醒并冷静下来。我意识到,自己背负着家庭出身的政治问题,家中还有多病的母亲需要照顾,还有正在上学的弟弟妹妹,他们都需要我的经济支持。我的实习工资虽然只有305元,但我一半的工资要寄回家中,用于支持家用或弟妹的学费,10元作为自己的生活费,另外还剩下5元作为存储机动。
如果我反映情况不成,不能如期转正,甚至可能背上一个不明不白的政治帽子,那将对我和我的家庭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我告诫自己必须保持冷静,冷静,再冷静!我需要权衡利弊,审慎地考虑自己的每一个决定,确保它们不会给家庭带来任何负面影响。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稳定和安全是最重要的,我必须为家庭的未来负责。
【3】单位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我勤勉地工作,时间飞逝,转眼已半月过去。
然而,在这段时间里,关于转正事宜,既无来自人事部门的正式通知,也没有任何领导的谈话,我感到些许迷茫,因为似乎一切进展缓慢。
我的同事柳光冬和祚锦福似乎比我更焦虑,每次见面都会急切地询问我——转正的进度如何?具体有哪些要求?需要经历哪些流程?领导跟你谈话了没有?谈了些什么?……他们的问题接踵而至,让我有些措手不及,无所适从。
面对他们的追问,我只能无奈地表示,目前还没有任何明确的进展。
他们对此表示难以置信,甚至怀疑我的说法,怀疑我对他们隐藏了什么,催促我应该主动去询问情况。
我解释道,这属于组织内部的事务,我实在难以启齿去主动询问他们。毕竟,如果组织方面有任何需要我的地方,他们自然会主动联系我……。
实际上,我并不是一个胆怯的人,我对转正的关心程度甚至超过了柳光冬和祚锦福,因为只有转正了,我才真正算是单位的一员。如果不能如期转正,那么结果可能就是被退回学校,而一旦被退回学校,想要再获得分配的可能性几乎就是微乎其微,那也就意味着你将成为一个无业游民。
这些信息在学校毕业之际和入职工厂之时,就已经被明确告知。
那个时代的人们,单位即是他们的终身归属。
尽管表面上我显得平静,但内心却波澜起伏,在漫长的等待中备受煎熬。
在国家、单位与个人构成的关系链条中,单位扮演着资源配置的核心角色。由于单位这一组织形式是在计划经济体系下形成的,其物质资源主要由国家供给,这决定了单位实际上处于国家主导的资源分配体系之中。
这也导致了个人对单位的皈依,和单位对国家的依赖,不仅个人的社会身份由单位赋予,更重要的是,单位成员的所有物质需求都由单位提供。
单位既是经济组织,也是社会政治组织,承担着大量政治职能以及几乎全部的社会职能。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由职业者很难理解一个没有单位的人,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如今,实习转正对个人而言已不再是沉重的压力,个人与雇主之间的解雇关系,无论是个人被老板炒鱿鱼,或者个人炒老板的鱿鱼,已经成为再稀松平常不过的常态。
【4】]通知
下班后,我从设计院返回宿舍。
尽管被借调至设计院工作,我依旧选择居住在武阿培木工组的宿舍,这让我能够维持与工组师傅们的紧密联系,内心也因此感到踏实。尽管设计院为我们提供了住宿设施。
一踏进宿舍门,组长武阿培便告知我,后勤组汪震桦希望我下班后能去他的办公室一趟。
“有什么事吗?”我询问。
“不清楚,你去了自然会明白。”从组长的神情中,我无法读出任何线索。
我想可能是实习转正的事一溜小跑到后勤组。汪震桦笑眯眯递给我一张表格,拉过一张椅子拍了拍我的肩膀:“坐下,现在就把这个表格填写一下。”
汪震桦的神情和态度缓解了我内心的不安。
我注意到,他手中拿着的是实习转正申请表,表格中包含了诸如姓名、性别、籍贯、家庭出身、社会背景等基本信息,以及实习内容、实习班组的鉴定意见、工段意见、工地意见和公司意见等栏目。实际上,这份表格中由我填写的部分仅限于基本信息和实习内容两项。我遵循了多做少说、言简意赅的原则,用仿宋字体迅速而准确地完成了填写。在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我便将表格递交给汪震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