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枝江建校组建采购小队(第2页)
小店在门口支一口大锅,煮一大锅的萝卜,引来学生,热闹起来,每碗也就清水上漂着几块萝卜,同学们吃不饱就三天两头去小店买萝卜汤。开始每碗卖五分钱,(挺贵的,当时国家供应大米也就6~7分钱一斤),后来看着供不应求就涨价1毛。2毛,2毛五,后来三毛(三毛即三角钱)。
虽然萝卜汤价高企,小店仍然门庭若市,熙熙攘攘顾客盈门,因为当时能果腹充饥的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网上曾经疯传三年自然灾害饿死多少多少人!有人问我,你是过来人,你说说。
我说,饥饿确实亲身经历,我们在城市里,属于城市人口(非农业户口)有国家定量保底,虽然饥饿难耐,还没有亲眼看见饿死人,但亲见撑死人!
什么?撑死人?
是的,胃扩张!
元旦休假,学校食堂退给同学八两粮票,以供同学外出时在外就餐用(在外吃饭需要粮票和人民币同时才能购买),当然也可以在学校食堂用粮票进餐。
我们当时的粮食全日按早上2两中午和晚上各3两分配,还有2两按劳动强度作为机动。这样的定量在今天物质丰富营养过剩的减肥时代,也许感觉不到什么,但是,在物资匮乏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每月二两肉三两油,没有辅食,没有替代品,每天还得进行沉重的体力劳作,同学们饿得面黄肌瘦,脸浮腿肿
午后,我和同学在上街溜达,路过萝卜小食店看见选矿班的一位学友,桌前一盘萝卜,一碗白白的大米饭,正在痛快淋漓地大快朵颐。
他勾起我们的饥肠,我和选矿班的同学打了个招呼,他是我在“力学”课讨论时认识的。我的学习成绩比较好,被老师推荐,他们班的邀请,去他们班交流力学学习心得。说认识只不过面熟而已,好像叫卫喾彰,上海人,虽然是说的普通话,稍不留神就溜出来“阿拉,阿拉,侬”的沪音,当时我不认识“喾”字,事后查字典“喾”念(ku)中国历史中的传说的人物,为五帝之一。
我和同学共买一碗萝卜汤,这是当时唯一不要粮票的辅食,囊中羞涩,这对于我们来说已算是奢侈!向服务员要了个空碗,一分为二,我们慢品细嚐,以解腹饥口馋。当然相对于选矿学友卫喾彰的“大餐”我们显得有些寒酸。
餐毕,只见卫喾彰又要了一碗米饭,这在当时可是十分奢侈的“大餐”,两碗米饭足有六两。我们一日三餐的定量也不过八两。看看都眼馋,我们同卫喾彰道了一声再见,赶紧走出店门,然后向江边溜达。
下午四点来钟,我们回到学校驻地,医务室门前挤满了人。我们好奇地钻进人群,只见担架上躺着的,正是萝卜小食店大餐的学友卫喾彰,但见他神志不清,精神萎靡,呼吸浅短,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虽然盖着棉被,膨胀鼓起的腹部如怀胎十月的孕妇清晰可见。
校医急急地催促赶快送宜都医院,说晚了就来不及了。正好有一班开往宜都的班船,同学们七手八脚地赶往江边将他抬上轮船。
据陪护拌行的同学说,在宜都医院手术室,医生打开了病人的腹腔,胃已经膨胀到有正常人二十来倍,因为撑得太大,胃壁已经薄得都快透明了。一般正常人的胃是在肋骨下边点的位置,卫喾彰的胃因为胀得太大,已经挤压到骨盆的边缘了。病人的胃里充斥着大量气体,胃壁内侧都是密密麻麻的小气泡。在病人的胃壁上,出现了细小的裂口。
经过医生彻夜全力抢救,卫喾彰还是不治身亡。医院最终的结论是,该同学死于急性胃扩张。
据他的同班好友介绍。原来,卫喾彰上星期收到上海家中汇来的20元钱,元旦前一天的挂号家信,又随信寄来三斤全国粮票。这是他的父母亲忍饥挨饿,牙缝节食,省下粮食和食油换来的。
那时粮票分成(分类)地方粮票例如枝江粮票、武汉市粮票、湖北省粮票等只限在所属地方通用。只有全国粮票才能在全国通用,所以全国粮票需要粮票和油票一起才能兑换,而且还有限额,需要许多的手续,一句话,兑换起来还是很麻烦费事。
该同学收到粮票欣喜若狂,几个月来不仅吃不饱,连主粮大米都很少,都是玉米面、玉米碴、高粱面、高粱碴之类。今天有全国粮票在手,卫喾彰喜不自禁,正好元旦放假上街饱餐,要了一碗三两米饭,本想细水长流,谁知三两下去,竟然连垫底的感觉都没有,就又要了一碗,吃过决意打住;
又被小店烧饼的清香吸引,要了一个烧饼,另加一碗萝卜汤。卫喾彰决心到此结束,但觉得腹中非但未饱反而更饥,禁不住香喷喷米饭的诱惑,再要一碗米饭和萝卜汤,这下一发不可收拾,反正兜里有钱有粮,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喝好吃饱,这么一来二去花去了两斤六两粮票。
店家看他面色有些不对,以饭已售罄为由劝他离店。
他这才意犹未尽悻悻离店回校,他刚步履蹒跚地回到宿舍,就倒在门口不省人事。同学们慌忙将他抬到医务室。这就是我们前面见到的一幕。没想到卫喾彰青春年华,竟然在粮食极端困难的时期,却因饱食撑餐而驾鹤西去。
……
胃扩张事件引起学校师生震动。为解决肚皮(饥饿)问题,学校拟组织一个小队去周边农村采购萝卜,并且将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级。
我们班由团支部研究,推选出十个人,考虑到要远出校门采购萝卜,所选队员大部分是思想好、身体好、能吃苦耐劳的来自农村的同学。
意外的是,我也在其中,是唯一的一个来自城市同学的队员,而且还指定我担任队长负责这次采购任务。
这让我感觉意外,一个政治上还没有入团的白丁担任负责人?暗自寻思,也许是因为我是劳动委员的缘故;或许是我学习成绩较好,精于数学,便于采购记账;亦或是我有过社会上勤工俭学的打工经历……当然这都是我自己的猜测,至于团支部是怎么考虑的,怎么研究的,我却一无所知。
这也让我诚惶诚恐,心绪不安。我能担当如此重任吗?我又想,这也正是组织对我的信任和考验,我要努力!要经受考验,一定不能辜负组织的期望和重托。
十个队员中还有团支部的组织委员和班级生活委员。组织委员姓李,大家都叫他李组织;生活委员姓谭,大家都称他谭生活;应该说这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小分队。
学校给我们3天准备时间。我与李组织和谭生活商议后,召开了队员会议,讨论了采购萝卜的地点、工具、干粮、携带的行李,采购好的萝卜运输方式等事项,然后分工分头准备。
所有事项均已就绪。分头了解线索的同学也都回来,唯独打探采购萝卜的方向和地点迟迟不能确定,因为不知道到哪里去采购萝卜,询问食堂采购员,他们也不知道,因为学校的蔬菜是由供销社按人数定额,配送到学校的,并不知道私自采购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