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0章(第1页)

  枫江百姓就在农庄。

  另一箱票据,三五两的、十几两的当票一堆。

  超三十两的,他只捞出来八张,都是冬季的皮袄、出锋披风。

  这点物件,毫不出格。

  常知县也对江家的家底好奇,凑近了看,心头一跳,立刻反应过来,帮着助力。

  他中气十足,震声惊讶:“居然是一箱当票!”

  大众对当铺很熟悉,若非日子过不下去,谁会典当物件?

  江家是丰州富商,他家怎么悄无声息的就穷成这样?

  脑子转转,就明白过来。

  哦,是赈灾花掉了。

  赈灾很耗银子,具体要花销多少,他们不知道。

  前阵子的科普起了大作用,虽然遭灾地区跟波及地区不同,可赈灾就是赈灾!

  养一千多口人,发了工钱还包吃包住,小孩儿都能拿钱,隔两天沾一次荤腥,这都是钱啊!

  他们在很多故事里,知道了大启的疆土有多么辽阔,知道了基础的赈灾流程,也清楚了距离,他们愿意给朝廷时间,等一等。

  可江家养着上千人,每天的花销似流水,他家是撑不住了。

  这一发现,更让百姓们同情。

  怎么好心帮忙,散尽家财,还要被抄家问罪呢?

  混在人群中的李家父子,在烈日下,背心窝里直冒冷汗。

  互相对视一眼,双眸之中,半点狂喜没有,满是惊惧。

  他们见过的沈大人,不长这样。

  收了他们大礼的沈大人,不长这样。

  常知县看了信件,确认了身份,这就是沈大人。

  那他们见过的人是谁?

  小妹服侍的人,又是谁?

  大热的天,李家父子如坠冰窖。

  不论见过的人是谁,眼前这位沈大人是按计划行事,他来到丰州,直接把江家抄了。

  李家作为递信的人,关键时刻必须得帮忙。

  老李头把不争气的儿子赶走,抹了把脸,振作精神,在风向朝着江家一边倒时,招着手喊道:“江家就是贪墨!我们出钱,枫江百姓出力,帮江家干活,他们就是贪墨,就是鱼肉百姓!”

  常知县眯起眼,往那头看。

  现在知道怕了,不说官商勾结了?

  阮师爷签了字,江家定然会拿出来做证明。